精彩小说尽在天香书院!手机版

天香书院 > 其它小说 > 红墙锁三代故宫百年怨魂缠

红墙锁三代故宫百年怨魂缠

辣椒的爱情故事 著

其它小说连载

《红墙锁三代故宫百年怨魂缠》内容精“辣椒的爱情故事”写作功底很厉很多故事情节充满惊梳子春桃更是拥有超高的人总之这是一本很棒的作《红墙锁三代故宫百年怨魂缠》内容概括:主要角色是春桃,梳子,秀兰的悬疑灵异,民国小说《红墙锁三代:故宫百年怨魂缠由网络红人“辣椒的爱情故事”创故事精彩纷本站纯净无广欢迎阅读!本书共计85711章更新日期为2025-09-20 16:51:39。目前完小说详情介绍:红墙锁三代:故宫百年怨魂缠

主角:梳子,春桃   更新:2025-09-20 19:19:38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第一卷:光绪二十三年·春桃——冷宫墙缝里的血字光绪二十三年的冬天,

雪是赶着腊月初八的寒节气落下来的。春桃裹着娘连夜缝补的蓝布棉袄,

棉袄的袖口磨得发亮,里子絮的旧棉絮板结得像石板,风一吹就往骨头缝里钻。

她跟着内务府的刘太监穿过太和殿广场时,鞋底在冻硬的青石板上打滑,

每一步都像踩在刀尖上——不是疼,是怕。同行的六个姑娘都低着头,

没人敢看那些覆着雪的鎏金殿宇,更不敢看檐角上那些蹲了几百年的走兽。刘太监走在前面,

手里的拂尘甩得“啪”响,尖嗓子裹着雪粒子:“进了这宫门,就把‘自己’两个字忘了!

主子们的眼比鹰尖,耳朵比狗灵,不该看的不看,不该说的不说,不该问的不问,

才能多活几天——要是敢犯规矩,西三所的冷宫等着你们!”“西三所”三个字像块冰,

砸在春桃心上。她是河北沧州献县人,家里种着两亩薄田,去年夏天闹蝗灾,颗粒无收,

爹去地主家借粮,被打断了腿,娘抱着她哭了三天,最后把家里唯一的银镯子当了,

托人把她送进选秀的队伍里。娘说:“桃儿,宫里再苦,总有口饭吃,总比饿死强。

”可春桃现在才知道,宫里的“饭”,是要拿命换的。她们被带到钟粹宫偏殿,

管事的张嬷嬷端着茶坐在炕沿上,

眼神像刀子似的扫过每个人:“我不管你们以前是农家女还是小吏家的小姐,到了钟粹宫,

就得守我的规矩。每天寅时起,洒扫庭院、伺候主子梳洗、浆洗衣裳,亥时才能歇,

少一步都不行。”她顿了顿,目光落在春桃身上,“你,看着老实,

就去伺候丽妃娘娘梳洗吧——记住,丽妃娘娘的头发金贵,梳断一根,掌嘴十下。

”春桃慌忙点头,手心攥出了汗。丽妃是光绪爷早年宠过的妃嫔,后来因为顶撞了慈禧太后,

失了势,脾气变得越发古怪。春桃第一天伺候梳洗,就见丽妃把铜镜摔在地上,

只因为镜面上落了点灰,掌事太监被打得跪在雪地里,直到膝盖渗血才被放行。

春桃住的宫女房在钟粹宫西配殿的最里间,六个人挤在一张土炕上,

夜里能听到老鼠在梁上啃木头的“咯吱”声。她睡在靠墙的位置,那墙是冷的,

像冰窖里的砖,夜里能透过棉袄渗进骨头里。她总睡不着,缩在被子里想娘,想爹断了的腿,

想家里那只总蹭她手的老黄猫,想着想着就掉眼泪,不敢出声——宫里不许哭,

哭了就是“冲撞主子”,要被拖去罚跪雪地。三月里的雪化得慢,

宫墙根下积着黑褐色的雪水,散着股霉味。这天早上,春桃给丽妃梳完头,刚要去收拾妆奁,

就见丽妃突然变了脸色,指着梳妆台上的空玉盒尖叫:“我的缠枝莲玉镯呢?!

昨天还在这儿的!”那玉镯是光绪爷早年赏的,碧绿色的玉质里透着莹光,

上面刻着缠枝莲纹,丽妃平时宝贝得不行,连洗澡都戴着。张嬷嬷听到动静,赶紧跑进来,

跪在地上回话:“主子别急,定是哪个丫头不小心收错了,奴婢这就查!”查了一上午,

翻遍了钟粹宫的每个角落,都没见玉镯的影子。丽妃坐在廊下的紫檀木椅上,

手里的茶碗盖摔得粉碎:“查不出来?那就把所有宫女太监都叫来,一个个问!

”宫女太监们跪在院子里的雪地上,雪水渗进裤腿,冻得人直打哆嗦。

丽妃的贴身太监李安达拿着藤条,站在最前面:“谁偷了主子的玉镯,自己站出来,

从轻发落;要是等我查出来,打断腿扔去喂狗!”没人应声。春桃跪在最后面,

心怦怦跳——她前一天给丽妃铺床时,

分明看到素云张嬷嬷的远房侄女偷偷把一个圆东西塞进了袖口,素云平时就爱欺负她,

抢她的饭食,还故意把她的棉袄扔在雪地里,她不敢说。李安达的藤条抽在雪地上,

溅起一片雪沫:“不说?那就从第一个开始打!”藤条抽在人身上,“啪”的一声脆响,

伴着压抑的哭声。轮到素云时,素云突然尖叫起来,指着春桃:“是她!是春桃偷的!

我昨天看到她在主子的梳妆台前转悠,还摸过那个玉盒!”春桃懵了,忙抬头:“不是我!

我没偷!”“不是你是谁?”素云爬起来,一把揪住春桃的衣领,指甲掐进春桃的脖子,

“你个乡下来的贱种,肯定是见玉镯值钱,偷去卖了!”张嬷嬷在一旁帮腔:“主子,

素云是老奴的侄女,断不会说谎,定是这春桃手脚不干净!”丽妃冷着脸,

挥了挥手:“搜她的东西!”太监翻了春桃的包袱,

只有几件打补丁的衣裳和一块娘给的旧帕子,什么都没有。素云又喊:“她肯定藏起来了!

说不定藏在冷宫那边的草丛里,或者扔到井里了!”丽妃不耐烦了,

起身拂袖:“既然搜不到,就把她关去西三所冷宫,让她好好想想,什么时候想通了,

什么时候再出来——没我的话,谁也不许给她送吃的!”“主子饶命!我真的没偷!

”春桃扑过去想拉丽妃的衣角,却被李安达一脚踹在胸口,疼得她喘不过气。

两个小太监架着她的胳膊,往西三所拖,她的鞋掉了,赤脚踩在雪地上,冰得像刀割,

她回头喊,喊娘,喊“冤枉”,可没人理她,只有钟粹宫的红墙,像一道血口子,

在她身后越来越远。西三所冷宫在故宫的西北角,墙比别处厚三尺,窗户小得像碗口,

糊着的破纸被风吹得“哗啦”响。小太监把她推进一间屋子,“哐当”一声锁了门,

脚步声渐渐远了。屋里一片漆黑,只有窗户透进来的一点天光,

照亮了角落里的一张木板床——床上没有被子,只有一堆发霉的稻草,散着股腐味,

地上的青石板湿冷,踩上去能听到“吱呀”的响,像骨头在磨。“有人吗?”春桃轻声喊,

声音在空荡荡的屋里回荡,只有风灌进窗户的“呜呜”声,像女人在哭。

她摸索着走到稻草堆旁,蜷缩下来,饿得心发慌,嘴唇干裂得渗血。夜里,

老鼠在墙根下啃东西,“咯吱咯吱”的,特别清楚,她吓得缩成一团,生怕老鼠爬到身上来。

第二天,还是没人来送吃的。她渴得厉害,爬过去想从窗户缝里接一点融雪水,可窗户太高,

她够不着。她看到墙上有一道裂缝,用手指抠了抠,想找点土润润嘴唇,

却摸到一点黏糊糊的东西——凑到眼前一看,是暗红色的,像血。她一下子缩回手,

心怦怦跳,难道传闻是真的?冷宫里真的死过很多人?第三天,她已经快撑不住了。

眼前开始出现幻觉,看到娘端着一碗热粥走过来,说“桃儿,快吃,

娘给你煮了红薯”;看到弟弟拉着她的手,说“姐姐,我们去河边抓鱼”。可一伸手,

什么都没有,只有冰冷的稻草和墙。她想起素云的嘴脸,想起张嬷嬷的冷漠,

想起丽妃的狠心,想起自己这十五年的日子,没吃过一顿饱饭,没穿过一件暖衣,

最后还要背着“小偷”的名声,死在这冷宫里。她不甘心。

“我冤……”她用尽最后一丝力气,抬起手,指甲抠在墙上。墙是硬的,指甲断了,

血渗出来,顺着墙缝往下流。她一笔一笔地刻,刻“冤”字,刻了一遍又一遍,

血染红了墙皮,渗进砖缝里,像一道道永远擦不掉的泪痕。“我不甘心……我要等,

等有人还我清白……”她的声音越来越小,眼睛慢慢闭上。最后一刻,她看到窗户外面,

有一道白色的影子飘过去,没有脚,像一片纸,影子手里拿着一把桃木梳子,

梳齿上缠着几根头发——那是她娘给她的梳子,昨天被素云抢去扔了,怎么会在那里?

春桃死了。死在光绪二十三年三月初六,死的时候,才十五岁。

没人知道她的尸体是怎么处理的。宫里的人只说,钟粹宫少了个叫春桃的宫女,

像少了一粒尘埃。只有西三所那间冷宫里的墙,多了几个用血刻的“冤”字,血渗得很深,

后来内务府派人来刮墙皮,刮了三层,砖缝里还是红的。再后来,有小太监路过西三所,

说听到里面有梳头的声音,“吱呀吱呀”,像用桃木梳子梳长发;还有人说,

夜里看到冷宫外有个穿蓝布棉袄的影子,蹲在地上,用断了指甲的手抠墙,

嘴里念叨着“冤”。光绪二十四年,丽妃病重,

临死前总说看到一个穿蓝布棉袄的姑娘站在床前,手里拿着一把桃木梳子,要给她梳头,

梳齿刮得头皮疼。李安达请了道士来做法,道士说,是冷宫里的冤魂缠上了,

要给她昭雪才能平息。可那时宫里正乱,戊戌变法刚失败,没人管一个宫女的冤屈,

道士的话,也就不了了之。光绪三十四年,光绪爷和慈禧太后先后驾崩,溥仪登基,

清王朝摇摇欲坠。西三所的冷宫渐渐被人遗忘,只有那道红墙,还藏着春桃的魂,

藏着她的血字,等着一个能还她清白的人。

第二卷:民国二十二年·张秀兰——桃木梳上的黑发1933年的北京,冬天比往年冷。

故宫里的梧桐叶落得早,光秃秃的枝桠戳在灰蒙蒙的天上,像无数只伸向天空的手。

秀兰裹着爹给她做的厚棉袄,站在故宫神武门外,看着一队队工人扛着木箱往里走,

木箱上写着“古物南迁”四个黑字,用红漆描了边,看着像棺材上的字。“别瞎看,赶紧走。

”爹老张拉了她一把,老张是个退伍兵,民国十七年故宫博物院成立时,他来当看守,

负责西三所到北五所的区域,手里总拿着一把旧手电,电池不太好用,照出的光柱总晃。

秀兰十七岁,娘在她五岁时就病死了,爹一个人把她拉扯大。去年冬天爹得了风寒,

咳嗽得厉害,她就从河北老家来北京,跟着爹住在故宫外的胡同里,平时帮爹洗洗衣服,

做做饭,偶尔替爹去胡同口买烟。“爹,那些箱子里装的都是啥?”秀兰跟着爹往里走,

故宫里很静,只有工人的脚步声和木箱的磕碰声,以前那些巡逻的太监没了,

连檐角上的走兽,都像是没了精神。“都是宫里的老物件,听说要运到南方去,怕打仗毁了。

”老张的声音有点哑,咳嗽了两声,“别问那么多,咱们就是看大门的,管不了那么多事。

”秀兰点点头,却忍不住好奇。她听胡同里的老王太太说,故宫里有很多“脏东西”,

尤其是西三所的冷宫,清末的时候死过很多宫女,夜里能听到哭喊声。她问过爹,

爹总瞪她:“别听那些老婆子瞎咧咧,哪有什么脏东西?都是人瞎编的。”可秀兰知道,

爹在撒谎。有好几次,爹夜里巡逻回来,脸色发白,坐在炕沿上抽烟,半天不说一句话,

烟蒂扔了一地。有一次,她半夜起来喝水,看到爹坐在院子里,对着故宫的方向发呆,

手里拿着一把桃木梳子,梳齿上缠着几根黑发,那梳子不是爹的。十二月初的一个傍晚,

下了场小雪。老张的风寒又犯了,躺在床上咳嗽,连说话都费劲。秀兰端着药碗走过去,

说:“爹,今晚我替你去巡逻吧,你在家歇着,我走一圈就回来。”老张摇头,

摆着手:“不行,西三所那地方邪性,你一个姑娘家,去不得。”“爹,我不怕。

”秀兰把药碗递到爹手里,“我拿着你的手电,跟你平时一样,只走巡逻道,不靠近冷宫,

遇到事我就跑,还能喊人。”老张拗不过她,只好把钥匙和手电递给她,反复叮嘱:“记住,

别开冷宫的门,别往窗户里看,听到啥怪声都别回头,赶紧往人多的地方跑——还有,

要是看到一把桃木梳子,别碰,赶紧走。”“桃木梳子?”秀兰愣了一下。老张眼神闪烁,

咳嗽了两声:“没没啥,就是以前听老看守说的,别问了,快去快回。

”秀兰揣着钥匙和手电,往故宫里走。雪下得不大,落在红墙上,沾了薄薄一层白,

像撒了面粉。天黑得早,故宫里没什么灯,只有她手里的手电,照出一道晃悠悠的光柱,

在青石板路上投下长长的影子。西三所区域特别静,静得能听到雪落在地上的“簌簌”声,

连风都好像不敢往这边吹。秀兰顺着墙根走,手里的钥匙串“叮当作响”,

她总觉得背后有人跟着,走几步就回头看,可身后只有空荡荡的巷子,

红墙在夜色里像一道黑影子,压得人喘不过气。走到冷宫门口时,她停下了脚步。

冷宫的门是木头的,已经朽了,上面的铜锁锈得厉害,锁鼻上挂着一把大铁锁,

是爹平时锁的。她想起爹说的“别往窗户里看”,可脚像被钉在地上,挪不开。

冷宫的窗户纸破了个洞,黑洞洞的,像一只眼睛。秀兰屏住呼吸,慢慢凑过去,刚要往里看,

突然听到里面传来“吱呀”一声——像是梳头的声音。她的心跳一下子快了,

手电差点掉在地上。梳头声还在响,“吱呀,吱呀”,很慢,很轻,像是有人拿着梳子,

一下一下地梳长发。秀兰的手有点抖,她把手电的光柱对准窗户洞,往里照——里面很暗,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小编推荐

最新小说

最新资讯

标签选书

津ICP备2023000462号-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