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天香书院!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进宫之后,王爷却日日求我垂怜!

第2章 宫里的规矩

发表时间: 2025-09-20
他话里藏针,眼神在她身上溜了一圈,毫不掩饰的轻蔑。

一个毫无根基的女子,就算在御前得了句夸,又能风光几天?

分到这冷宫一样的晚照轩,就是她结局的预兆。

京妙仪没说话,只是静静看着他。

黄公公被她看得有些发毛,清了清嗓子,又指挥身后的小太监:“还不快把京采女的东西搬进去?

仔细着点,别磕了碰了,京采女金贵着呢!”

他嘴上说着金贵,眼里的讥讽却更浓了。

那小太监得了示意,心领神会,抱着京妙仪那只小小的包袱,脚下故意一滑。

“哎哟!”

包袱摔在地上,几件换洗衣物散落出来,还有一支木簪,骨碌碌滚到了京妙仪的脚边。

那是姐姐留给她唯一的遗物。

京妙仪的眸光骤然冷了下去。

黄公公假模假样地呵斥:“没用的东西!

还不快给京采女捡起来赔罪!”

小太监慌忙跪下磕头,手忙脚乱去收拾。

京妙仪却先一步弯腰,拾起了那支木簪。

她用指腹轻轻摩挲着簪身,上面还残留着姐姐的体温。

她再抬眼时,眼底的冰霜己经敛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令人捉摸不透的浅笑。

“公公说得是,这里的确清净。”

她的声音很轻,像一片羽毛落在黄公公心上,却让他莫名一紧。

“只是,”她话锋一转,向前走了一步,首视着黄公公的眼睛,“来时在船上,陛下曾握着我的手说,这双手是用来弹奏凤鸣之音,跳霓裳之舞的,不该沾染凡尘俗物。”

她伸出自己的手,十指纤纤,白皙如玉。

“陛下还说,凤凰浴火,其志不改。

这等搬抬重物的粗活,若伤了我的手,便是伤了陛下的雅兴。”

她的声音依然温和,但每一个字都像一把小锤,敲在黄公公的心尖上。

黄公公的脸色瞬间变了。

他当然记得画舫上的事。

这女子胆大包天,却也确实入了陛下的眼。

她说的话,是真是假?

谁敢去跟陛下求证?

万一是真的,他今天这个下马威,就是给自己的前程下了绊子。

冷汗,从他额角渗了出来。

“是是是,是奴才糊涂了!”

黄公公的腰瞬间弯了下去,脸上堆起谄媚的笑,“京采女的手何其金贵,怎能做这些。

来人,还不快给京采女收拾妥当,再去内务府领一个机灵的宫女过来伺候!”

他变脸之快,令人咋舌。

京妙仪只是淡淡一笑,将那支木簪重新收好。

“有劳公公了。”

她不再看他,推开吱呀作响的院门,走了进去。

院内杂草丛生,一片萧索。

她却毫不在意。

姐姐,我进来了。

很快,一个穿着青色宫装的小丫头被领了过来。

她看起来不过十五六岁,眉眼清秀,低着头,一副怯生生的模样。

“奴婢锦儿,拜见采女。”

京妙仪坐在唯一一张还算干净的椅子上,打量着她。

靖王的人?

还是宫里某个主子安插过来的眼睛?

“抬起头来。”

锦儿依言抬头,眼神清澈,带着几分不安。

京妙仪不说话,就这么静静看着她,无形的压力在逼仄的房间里蔓延。

锦儿的呼吸渐渐有些急促,搅着衣角的手指都泛了白。

京妙仪忽然问:“会梳头吗?”

锦儿一愣,连忙点头:“会……会的。”

“会做什么样的发式?”

“寻常的都会些,也会……挽一种飞仙髻。”

京妙仪端起桌上己经凉透的茶水,轻轻抿了一口。

“飞仙髻,”她放下茶杯,发出一声轻响,“扬州人人都爱梳的发髻,倒是寻常。”

锦儿的身体微不可查地一僵。

京妙仪的目光落在她身上,带着审视:“你也是扬州人?”

“回采女,奴婢……奴婢不是。”

锦儿的声音有些发颤。

“哦?”

京妙仪的语气听不出喜怒,“那这飞仙髻,是跟谁学的?”

锦儿的头垂得更低了,声音细若蚊蚋:“是……是跟着一位故人学的。

她说,‘青丝绾尽,一舞倾城’,那样的发髻,才配得上最好的舞。”

青丝绾尽,一舞倾城。

这是当年靖王萧诀初见她时,随口说的一句戏言。

只有她、萧诀,以及他最核心的几个亲信知道。

京妙仪的心定了下来。

她站起身,走到锦儿面前,亲自扶她起来,语气瞬间变得亲近温和:“看你吓的,我不过随口问问。

这晚照轩偏僻,以后就我们主仆二人相依为命了。”

锦儿受宠若惊,连忙道:“奴婢定当尽心伺候主子。”

京妙仪拉着她的手,带她看这破败的院子,语气里带着一丝玩味:“这里虽然破了些,但胜在无人打扰。

你把东厢房收拾出来住下,我们……来日方长。”

来日方长。

锦儿听懂了她话里的未尽之意,用力点了点头。

翌日,十位新晋采女被召集到储秀宫,由皇贵妃指派的教习嬷嬷进行为期一月的宫廷礼仪培训。

皇贵妃高氏,后宫无主,她便是实际的掌权者。

她的人,自然也是她的刀。

领头的张嬷嬷年近五十,一张脸像是用尺子量过,刻板又严厉。

她的目光扫过面前环肥燕瘦的十人,像在审视一批货物。

她的视线在李嫣然身上时,稍稍柔和了些。

盐运使的女儿,家世尚可。

而在京妙仪身上掠过时,则毫不掩饰地流露出一丝鄙夷。

一个乐坊里出来的玩意儿,也配和大家闺秀们站在一起?

“进了宫,就要守宫里的规矩。

你们过往的身份,不论高低,都给咱家忘得一干二净!”

张嬷嬷的声音又冷又硬,“在这里,我说的话,就是规矩!”

她从站姿开始教起。

“头要正,颈要首,肩要平,身要挺。

两手交叠于腹前,指尖朝下。

目视前方三尺地,不可斜视,不可交头接耳!”

她一边说,一边拿着一把戒尺在队列中巡视。

“你!

腰塌了!”

一尺子敲在一名采女的背上。

“你!

下巴抬太高,想给谁抛媚眼呢?”

又是一下。

轮到京妙仪时,张嬷嬷围着她转了两圈,却愣是挑不出一丝错处。

她的身姿,比尺子量过的还要标准,仿佛一座玉雕,静默而完美。

张嬷嬷心里憋了一口气。

她自然是得了皇贵妃的授意,要好好“关照”这个在画舫上大出风头的京采女。

津ICP备2023000462号-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