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完老李贪墨一案,青溪县衙像是被注入了一股新风气。
账目的确透明了,库房也派人轮流看守得严实,原本懒懒散散的吏员和衙役们,见新来的刘大人动了真格,又听闻往后月钱准时、或许还有福利,一个个都收敛了懈怠之心,办事效率凭空高了不少。
刘宇却没闲着。
眼看着秋意渐浓,清晨的露水结得越来越厚,风中也带上了刺骨的寒意,他心里清楚,真正的考验很快就要来了。
青溪县地处边陲,纬度不低,冬天来得早,且格外寒冷。
记忆里,往年冬天,县里总有不少百姓因为缺衣少食、御寒无门而冻饿生病,甚至有老人和孩子熬不过去。
县衙库房里那点可怜的存粮和过冬物资,根本是杯水车薪。
这日午后,刘宇召集了王丰和赵杰到堂屋议事。
阳光透过窗棂照进来,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却驱不散空气中那一丝丝渐起的凉意。
“王文书,赵都头,”刘宇开门见山,手指在桌上轻轻敲着,“眼看就要入冬了,今年的冬天,怕是不会太好过。
咱们得提前做些准备,不能等雪下了、天寒了,再手忙脚乱。”
王丰眉头微蹙,叹了口气:“大人所言极是。
只是……县里百姓大多贫困,家中存粮本就不多,御寒的衣物更是单薄。
县衙库房里,除了那点刚追回来的糙米,就只有几匹旧棉布和二十来床破棉絮,实在是……”他话说到一半,便说不下去了,满眼的无奈。
赵杰也挠着头,一脸愁容:“是啊大人,往年冬天,山里的野兽都躲起来了,想打几只野味换点钱都难。
那些穷苦人家,大冬天的还得出去砍柴,有时候走山路滑,摔着碰着是常事。
属下看着都揪心,可也没什么好法子。”
刘宇沉默片刻。
他知道,这不是靠几句豪言壮语就能解决的问题。
缺粮、缺衣、缺燃料,这是摆在面前最现实的三座大山。
“粮食的事,”刘宇缓缓开口,“王文书,你先统计一下,全县有多少户人家是真正的赤贫,连过冬的口粮都没有的。
统计清楚后,咱们先从库房里匀出一部分粮食,给他们应急。
另外,你再去周边的集镇看看,能不能以县衙的名义,提前赊购一些粗粮回来,等明年开春,百姓们有了收成再还,或者用些山货抵账也行。”
王丰有些犹豫:“赊购?
恐怕不容易。
那些粮商精明得很,知道咱们青溪县穷,怕是不肯赊账。”
“总要去试试。”
刘宇眼神坚定,“带上我的名帖,跟他们说清楚,我刘宇担保。
再者,青溪县虽然穷,但山里的物产并不少,药材、山珍、皮毛,总有他们用得上的。
只要价钱公道,不愁他们不答应。”
王丰见他说得笃定,便点头应下:“是,属下这就去办。”
“至于衣物,”刘宇看向赵杰,“赵都头,你让人在县城里贴个告示,号召家境好些的百姓,将家里穿不着的旧衣物捐出来,不论新旧,能御寒就行。
县衙这边,也把那几匹旧棉布和破棉絮拿出来,找几个会针线活的妇人,缝补一下,改一改,给最需要的人送去。”
赵杰咧嘴一笑:“这个法子好!
属下这就去安排!
保准让兄弟们把动静搞大些,让全县百姓都知道大人的心意!”
“还有燃料。”
这是刘宇最担心的一点,“青溪县多山,柴火按理说不缺,但真正缺柴烧的,恰恰是那些最穷的人家。
他们住的地方偏远,冬天山路难行,砍柴不易,有时候甚至要拆了家里的破家具烧火。”
王丰接口道:“是啊,每年冬天,都有因为烧柴不足,冻得大病一场的。”
刘宇站起身,走到窗边,望着远处连绵起伏的山峦:“光靠柴火,怕是不够。
赵都头,你在青溪县待的时间长,又经常上山,这附近的山上,除了木材,还有没有别的能烧的东西?”
赵杰愣了一下,挠着头想了半天:“别的能烧的?
也就是些枯枝败叶了,那玩意儿不经烧啊。
哦对了,有些地方有泥炭,黑乎乎的,湿乎乎的,也能烧,就是烟大得很,还呛人,没多少人愿意用。”
“泥炭?”
刘宇眼睛一亮。
泥炭虽然不是什么好燃料,但在缺乏煤炭的地方,也算是聊胜于无了。
“还有别的吗?”
他追问。
赵杰皱着眉,又想了一会儿,忽然一拍大腿:“哎!
大人,还真有个东西!
就是不知道能不能烧。”
“哦?
什么东西?”
刘宇追问。
“就是黑石头。”
赵杰说道,“在北边那座黑风山的山坳里,属下以前剿匪的时候去过,那里有不少黑色的石头,块头不大,看着挺沉的,表面光溜溜的,跟普通的石头不一样。
当时也没在意,就觉得那石头长得奇怪。”
黑色的石头?
刘宇心里“咯噔”一下,一个念头瞬间冒了出来——不会是煤吧?
在现代,煤可是主要的燃料之一,发热量比木材大得多,也耐烧。
如果青溪县有煤,那过冬的燃料问题,可就迎刃而解了!
“你说的那些黑石头,在哪里?
具体什么样子?”
刘宇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激动。
赵杰见他如此关注,也认真起来:“就在黑风山北坡的一个山坳里,离县城不算太远,大概半天的路程。
那石头就是纯黑色的,有的时候敲开,里面也是黑的,硬得很,砸都砸不太动。
对了,好像还挺容易碎裂的,用石头一砸,就能碎成小块。”
越听,刘宇越觉得像煤。
他按捺住内心的激动,沉声道:“赵都头,你现在就带人,去黑风山把那些黑石头弄几块回来,越多越好,我要看看。”
“啊?
弄那破石头回来干嘛?”
赵杰一脸不解,“又不能吃,又不能用的。”
“让你去你就去,别问那么多。”
刘宇故作神秘,“说不定,这东西能解决咱们过冬的大问题。”
赵杰虽然心里纳闷,但见刘宇说得郑重,也不敢怠慢:“是!
属下这就带两个兄弟去!”
说着,转身就往外跑,脚步都比平时快了几分。
王丰也有些好奇:“大人,那黑石头……真能有用?”
刘宇笑了笑:“是不是有用,等赵都头把石头拿回来就知道了。
如果真如我所想,那咱们青溪县,可就捡到宝了。”
接下来的大半天,刘宇都有些坐立不安,时不时地看向门口,盼着赵杰早点回来。
王丰则忙着统计贫困人家的名单,安排人写告示,县衙里一派忙碌景象。
傍晚时分,就在陈老准备晚饭的时候,门外传来了赵杰洪亮的大嗓门:“大人!
大人!
属下回来了!
黑石头给您弄回来了!”
刘宇噌地一下从椅子上站起来,快步迎了出去。
只见赵杰和两个衙役,每人手里都抱着几块黑乎乎的石头,累得满头大汗,额头上的汗珠在夕阳下闪闪发光。
“快,拿进来看看。”
刘宇招呼着,把他们引进堂屋。
赵杰把怀里的石头往地上一放,“咚”的一声,还真不轻。
“大人您看,就是这玩意儿,黑不溜秋的。”
刘宇蹲下身,拿起一块黑石头。
这石头果然如赵杰所说,通体漆黑,表面有些光滑,质地看起来比较细密,拿在手里沉甸甸的,比普通的石头要重上一些。
他用手指敲了敲,发出“当当”的清脆声。
他又拿起一块,试着用另一个石头砸了一下,果然很容易就碎裂了,碎块的断面上,依旧是黑色的,带着些许金属般的光泽。
闻了闻,没什么特别的味道。
他又用指甲刮了刮,能刮下一些黑色的粉末。
越看,刘宇心里越有底。
这玩意儿,十有***就是煤!
“王文书,取火折子和一个破瓦盆来。”
刘宇站起身说道。
王丰虽然不知道他要做什么,但还是很快取来了火折子和一个豁了口的瓦盆。
刘宇捡起几块碎小的黑石,放进瓦盆里,又找了些干燥的枯草和细柴,铺在上面,用火折子点燃。
枯草很快燃了起来,火苗舔舐着细柴,发出“噼啪”的声响。
细柴燃烧起来,热量渐渐传递到那些黑石上。
一开始,黑石没什么反应,只是表面慢慢变热,有些发黑的水汽冒出来。
赵杰和王丰都瞪大了眼睛看着,一脸好奇。
“大人,这石头……真能烧起来?”
赵杰忍不住问道。
“等着瞧。”
刘宇也有些紧张,虽然心里有谱,但毕竟是第一次在这个时代见到“煤”,万一判断错了呢?
又过了一会儿,随着细柴渐渐燃尽,瓦盆里的温度越来越高,忽然,一块黑石“噗”的一声,冒出了蓝色的火苗!
紧接着,更多的黑石开始燃烧起来,虽然火苗不大,但燃烧得很稳定,发出“呼呼”的声音,散发出的热量,明显比同样多的木柴要高得多!
一股淡淡的煤烟冒了出来,不算太呛人,比赵杰说的泥炭要好太多了。
“燃起来了!
真的燃起来了!”
赵杰惊呼起来,眼睛瞪得像铜铃,“这黑石头……真能烧啊!
而且这火苗,看着就挺热乎的!”
王丰也一脸震惊,喃喃道:“不可思议,不可思议……这黑石头,竟然是能燃烧的!”
刘宇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脸上露出了笑容。
是煤,真的是煤!
虽然看起来像是品质比较一般的烟煤,但对于缺煤少柴的青溪县来说,这绝对是天大的好消息!
“怎么样,赵都头,王文书,”刘宇指着瓦盆里燃烧的黑石,“这东西,是不是比柴火顶用?”
赵杰连连点头,兴奋地搓着手:“顶用!
太顶用了!
这玩意儿耐烧啊!
看这架势,一小块就能顶好几块柴火!
要是能弄到不少这黑石头,那冬天就不愁没柴烧了!”
王丰也反应过来,脸上露出激动的神色:“大人英明!
若是这黑石头能大量开采,不仅百姓过冬的燃料问题解决了,甚至……甚至还能用来取暖、烘干粮食,好处太多了!”
“没错。”
刘宇点点头,“这黑石头,我给它取个名字,叫‘石炭’。”
在古代,煤确实有石炭的称呼,这样也不容易引起怀疑。
“石炭……好名字!”
王丰赞道。
“赵都头,”刘宇看向赵杰,神色变得严肃,“你今天去的那个山坳,石炭的储量多不多?
容易开采吗?
有没有什么危险?”
赵杰想了想,说道:“储量看着不少,那一片山坳里,到处都能看到这种黑石,有些甚至就露在地表。
开采起来应该不难,都是些松散的石头,用镐头就能刨下来。
至于危险……那地方挺偏的,平时没什么人去,就是山路有点不好走,没发现什么野兽或者别的危险。”
“那就好。”
刘宇松了口气,“从明天开始,你挑选几个手脚麻利、力气大的衙役,带上工具,去那里开采石炭。
先采一批回来,堆在县衙后院,晾干备用。”
“是!
属下明天一早就去!”
赵杰干劲十足,仿佛己经看到了冬天里熊熊燃烧的石炭火焰。
“王文书,”刘宇又看向王丰,“你安排人写些告示,告诉百姓们,县衙找到了一种能燃烧的‘石炭’,比柴火耐烧,价格便宜。
等开采回来后,会低价卖给百姓,让大家都能买得起,过冬不愁没燃料。”
“好!”
王丰精神振奋,“这下百姓们可就安心了!
大人此举,真是功德无量啊!”
刘宇笑了笑,心里却很清楚,这只是第一步。
开采石炭需要人力,运输需要人力,售卖需要管理,还有后续的安全问题,比如煤烟中毒的预防,这些都需要一一考虑到。
但无论如何,找到了石炭,解决了过冬的燃料问题,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胜利。
看着瓦盆里依旧稳定燃烧的石炭,发出橘红色的光芒,散发出温暖的热量,刘宇的心里也暖洋洋的。
他来到这个时代,成为这个边陲小县的县令,或许,就是为了做这些事吧。
让这里的百姓,能吃饱穿暖,能安稳过冬,能在这乱世之中,有一个相对安稳的家。
窗外的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寒风呜呜地吹过树梢,带来了冬的讯息。
但刘宇的心里,却充满了希望。
这个冬天,青溪县,或许会不一样。
而这黑色的石头,或许不仅仅能温暖这个冬天,还能为这贫瘠的土地,带来更多意想不到的改变。
刘宇的目光,再次投向了远方的黑风山,眼神里充满了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