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的雨停了,江城上空只留薄云翻卷。
许成舟坐在劏房的木桌前,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笔记本键盘。
屏幕上,商业计划书的首页泛着幽蓝色的光,他的眼里却只有前方那盏昏黄灯泡沉静的晕圈。
房间本就狭小,堆满纸箱和散落的速食盒,空气里混杂着冷饭和未干梦想的味道。
何思远披着宽大的灰色卫衣,蹲坐在床边的地垫上,一边嚼着泡面一边翻手机。
许成舟侧头看他,语气故作轻松:“你的算法模型,真确定能撑得起咱想做的平台?”
何思远抬头,鼻子上架着一副防蓝光眼镜。
眼神却没有躲闪,反而比许成舟更坚定:“只要数据够多,后端结构随你怎么折腾,都没问题。
可老许,你想得太远。
咱连起步资金都没着落,还是先琢磨怎么活下去。”
气氛一时凝固。
许成舟低笑一声,倏然转头,看向窗外对面的老居民楼。
他心头其实清楚,理想再大,没钱启动都只是空中楼阁。
门外忽然传进急促的敲门声。
何思远放下碗,小心擦了擦手,打开门。
屋外站着一名女孩,运动鞋踩着水渍,肩上单肩包有些旧。
她气喘吁吁,却带着难掩的兴奋,眼里有一股让人信赖的明亮。
“我刚下班,新闻还没发稿完……不过,我给你们挖到了点好东西!”
杨子萱举着笔记本电脑冲进来,轻巧地踢开一只快餐盒,把电脑打开。
屏幕上,赫然是一份行业调研报告。
许成舟探身凑近,眉头紧锁:“二手平台这赛道……大厂也盯着,咱还拼得过?”
“拼不过没关系,但得知道拼什么。”
杨子萱歪着脑袋,笑意微妙,“你们技术上有底气,再加我对媒体资源的了解。
我们能在差异化打法上先做口碑,比如社区运营,新手保障,算法推荐,这些能打一部分非标品用户痛点。”
许成舟沉吟。
何思远己点头:“社区运营和AI推荐结合,算法能跟上。
问题是,冷启动流量和风控系统,咱一缺二空。”
杨子萱挥了挥手:“流量我认识点圈里人,可以找媒体合作。
钱……咱得考虑天使投资。
我的一个同事明晚组织了沙龙,能约几个投资人见一面。
你们要不要上?”
许成舟挑了挑眉,脑中跃出十数种可能和风险。
他斟酌道:“见是得见。
我们得准备一份能打动投资人的商业BP,数据要实,逻辑得扎实。”
房内安静。
何思远手指不断敲击键盘,杨子萱摊开随身带来的纸质材料,分析着竞对企业的数据和舆情。
三人之间没有多余的废话,各自默契分工。
低矮的屋顶下,新一轮的创业动员悄然生发。
一张写满思维导图的白纸、几缕未干的阳光落在地毯上,此刻就是他们的战场,也是旗帜升起的地方。
夜很快深了,但谁都没有睡意。
许成舟推开窗,夜风灌进来,带着初夏的凉意。
对面的老楼窗户早早熄灯,只有三人还在电脑屏幕发光下聚神。
“你们说真的,我们为什么要做这个?”
杨子萱突然问。
“想出来,想成长。”
许成舟的嗓音有股难以动摇的力量,“也是不想再随波逐流。”
何思远默默把头埋得更低,浅声答:“我只是不想给别人端茶递水一辈子。”
杨子萱扬起笑容:“行,我陪你们疯一次。”
凌晨两点,初步的BP完成了。
许成舟站在纸板前,眉头皱起又舒展。
他一页页检查逻辑、市场现状、团队分工和融资规划。
所有数据来源清清楚楚,竞品分析缜密,投资回报点一针见血。
但最难的一页,还是融资页。
资金缺口一百五十万人民币,团队自有资金仅剩五万元。
许成舟不语,何思远走过来,低声道:“要不把算法源代码也作为筹码,承诺交付成果?”
“那是最后一步,不能一开始就当底牌。”
许成舟摇头。
杨子萱收拾资料,眼中既有兴奋也有担忧。
“沙龙上,如果有人要见BP,你打算怎么开局?”
许成舟思考良久,缓缓答道:“照实说项目逻辑,少画饼。
需要什么,能做什么,一五一十。
说到底,咱们拼不了排场,那就拼实力和人。”
他翻出手机,翻找着通讯录。
“有几个校友是做风险投资助理的,虽然职位低,但能递BP。
再不济,就去找高校创业基地碰碰运气,哪怕被拒绝,也积攒些路数。”
气氛沉寂。
三人都知这一关是生死线,过不去,一切归零。
许成舟抬头,看向桌角那只微微晃动的陶瓷小狮子——是母亲给他压箱底的家乡饰物。
他抬手轻触,指尖冰冷。
“我们写清楚分红规则,不搞虚名。
要么走得远,要么走到底。”
杨子萱点点头,认真补记下他的想法。
窗外,一辆黑色轿车慢慢驶过。
江城夜色里,新的资本故事在城市角落悄然孕育。
第二天傍晚,他们聚在大学附近的一家老咖啡馆。
店里人稀,却格外嘈杂。
天台露台上,青年创业者、投资人、媒体人三三两两,酒杯碰撞。
杨子萱引着二人去见主办人林总——一位有着丰富天使投资经验的中年女人,穿着剪裁极其利落的黑色短外套。
林总目光锐利,言语简练,却对许成舟团队兴趣不大。
“又是互联网二手平台?
你们有什么过人之处?”
许成舟迅速递上BP,言辞清晰地陈述了市场空白点、团队分工与技术壁垒。
何思远则补充AI算法和用户信用体系的可行性,杨子萱把社群扩散与媒体价值讲得头头是道。
林总翻着简报,神色淡然。
“我一天能收到几十个这样的项目,你们核心诉求是什么?”
“首轮投资一百五十万人民币,占不超过15%股份,天使轮预期两年内回本。”
许成舟一句未改,语速平稳。
林总目光一闪:“但你们数据和流量都太新,用户冷启动的问题怎么解?”
何思远详细解释技术如何优化用户匹配,杨子萱则承诺利用自身媒体资源获得首批种子流量。
对方却伸出手来,有些不耐烦地止住:“你们说得好听,但没看到实际验证。
年轻人,我劝一句,市场只信冷数据和真成长路线。
再想想吧。”
咖啡馆的灯光,衬着林总的背影冷清。
三人坐回角落,无言以对。
气氛压抑。
杨子萱强撑笑容:“没事,能见面就有机会……或许换个思路?”
何思远摘下眼镜,看着指尖发愣。
许成舟深呼吸,视线扫过桌上咖啡渍和未喝净的水杯。
“我们还有别的路。
BP再改细一点,多搜集行业案例,明天去创业孵化器试一试。”
他声音坚定,“没被拒绝到绝望,就还没输。”
咖啡馆外,暮色渐起。
江城的万家灯火缓缓亮起,霓虹间藏着无数人的野心和挣扎。
他们收起资料,走进夜色,再度在躁动与冷静之间出发。
路灯下,许成舟握紧手中的BP,脚步如铅,心却比夜还亮。
他们并未赢得资本的第一道认可,却在一场完整的碰撞中、在彼此沉默的并肩里,举起属于自己的创业旗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