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天香书院!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老了就吃香了

第1章

发表时间: 2025-09-14

亲爱的读者:您正在阅读的小说《老了就吃香了》构建于一个完全架空的世界,

与现实社会不存在任何直接关联。

书中所描绘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社会背景以及各种设定,

均是作者凭借想象力创作而成的虚构内容。六月的风裹着江城大学梧桐树叶的清香,

飘进毕业典礼的礼堂。我坐在台下,看着台上穿着红色导师服的张教授,

手指无意识地攥着衣角——再过半小时,我,林青云,

就能从他手里接过临床医学硕士学位证书,正式告别学生时代,踏入规培医生的行列。

“下一位,林青云。” 听到自己的名字,我快步走上台。张教授把烫金的证书递到我手里,

掌心的温度透过证书传来,他轻轻拍了拍我的肩膀,声音压得很低,

却足够清晰:“去市一院规培是个好机会,虽然现在苦点,补助少点,但学医嘛,

老了就吃香了。” 我用力点头,眼眶有点发热,想说句 “谢谢老师”,

却被台下此起彼伏的掌声堵了回去。转身走下台时,我低头看了眼证书上自己的名字,

又摸了摸包里的规培通知——每月补助 3000 元,管住宿,无绩效,

轮转科室按季度安排。那时候的我,满脑子都是 “终于能进三甲医院学真东西”,

满脑子都是 “以后能独立看病救人” 的憧憬,压根没细想,

3000 块在江城这样的省会城市,到底够不够支撑起一个刚毕业研究生的生活,

更没料到,这份 “老了吃香” 的盼头,会在未来变得如此沉重。

从学校搬去医院宿舍那天,我叫了辆货拉拉,

把塞满专业书的行李箱、一床妈织的厚棉被、还有攒了三年的医学笔记都塞了进去。

司机师傅帮我搬东西时,看了眼我手里的医院工作证,笑着说:“小伙子是医生啊?好职业!

我邻居家孩子也是医生,刚开始工资不高,后来越老越吃香,现在挂号都得排到半个月后。

” 我愣了一下,没想到第一次听到 “老了吃香”,是从一个陌生司机嘴里说出来,

我笑了笑,没接话,心里却悄悄把这句话记了下来——或许,这真的是我们学医人的宿命,

只是那时候的我,还不知道宿命里藏着的意外。医院的宿舍在老家属区,

是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六层小楼,墙面上的白漆已经斑驳,露出里面的红砖。

行政科的王老师领着我往上走,楼梯间里堆着不少旧家具,阳光从窗户缝里斜射进来,

能看见空气中漂浮的灰尘。“咱们规培生宿舍都是两人间,但最近人多,临时调成四人间了,

你多担待。” 王老师一边走一边说,“条件是差点,但免费住,省了房租,

你这三千块补助就能多花在吃饭和买书上。” 我跟着她走到三楼,推开302室的门,

一股潮湿的霉味扑面而来。房间大概十五平米,摆着两张上下铺,

靠窗的两张床位已经铺好了被子,剩下的两张在靠近卫生间的位置,

墙面上还能看见水渍留下的印子。“你就住这个下铺吧,上铺还没人。

” 王老师帮我把行李箱放在床边,又指了指墙角的衣柜,“那个衣柜能放东西,

就是门有点不好关,你用的时候多推推。” 我弯腰道谢,

她又拍了拍我的胳膊:“我儿子也学医,去年刚考上研究生,知道你们现在难,

又要学技术又要顾生活。但你别怕,熬过去就好了,学医老了就吃香了,等你成了专家,

那待遇就不一样了。” 我 “嗯” 了一声,看着王老师离开的背影,

再看看眼前吱呀作响的铁架床,突然觉得 “老了吃香” 这四个字,像挂在天上的月亮,

看得见,却摸不着。收拾完东西,我给家里打了个视频电话,镜头里,

五岁的弟弟林晓宇正举着个变形金刚,凑到屏幕前奶声奶气地喊:“哥哥,你啥时候回家呀?

我想让你陪我玩。” 我笑着揉了揉屏幕里他的小脑袋:“等哥哥休息了就回去,

给你带江城的糖吃。” 妈在旁边接过话:“你别总惯着他,青云啊,在那边好好照顾自己,

钱不够了就说,妈给你打。咱们学医的,老了就吃香了,现在苦点不算啥。” 挂了电话,

我看着手机屏幕上弟弟的笑脸,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好好规培,早点熬出头,

让家人过上好日子。规培的第一个科室是内科,带教老师是李姐,比我大五岁,

规培结束后留院工作,现在已经能独立管床了。我第一天跟着她上班,

早上七点半就到了科室,她已经在护士站整理病历了。“先把3床到8床的生命体征查一遍,

记得把血压、心率、血氧都记下来,等会儿主任查房要用。” 李姐递给我一个病历夹,

又指了指旁边的血压计,“你刚来,慢点没关系,但数据不能错。” 我点点头,

拿着血压计挨个病房走,患者们看我的眼神都带着好奇,

有个老奶奶拉着我的手问:“小伙子是新来的医生啊?看着这么年轻,会看病不?

” 我有点紧张,刚想解释,旁边的家属就说:“妈,人家是研究生毕业,肯定会看,

医生都是越老越吃香,现在年轻,多学多练,以后就是好医生。” 老奶奶笑了笑,

松开我的手:“对对,我年轻的时候看病,都是找老医生,靠谱!”查完房已经八点半,

主任带着我们一群规培生开始查房。3 床是个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得不好,

主任问我:“林青云,你说说,这个患者的胰岛素方案怎么调整?” 我脑子一下子懵了,

虽然在学校学过,但一到临床就慌了神,支支吾吾说不出话。

李姐在旁边悄悄提醒我:“结合她的餐后血糖和体重,先减少基础量,监测睡前血糖。

” 我赶紧顺着她的话往下说,主任点了点头,没再追问。查完房,李姐把我拉到一边,

递过来一杯热咖啡:“刚开始都这样,理论和临床不一样,多练几次就好了。我规培的时候,

比你还紧张,第一次单独管床,晚上做梦都在写病历。” 我接过咖啡,

指尖传来温热的暖意,她又说:“我那时候每月才 2500 块补助,比你还少,

每天吃食堂,买件白大褂都得犹豫半天。但你别觉得现在钱少,等你考下执业医师证,

能独立管床了,收入就上去了。学医老了就吃香了,咱们这行,经验就是资本,越老越值钱。

” 我喝了口咖啡,苦得皱起眉头,心里却稍微松了点——至少有人和我说,

现在的苦是暂时的,未来是有盼头的。第一个月的规培生活,过得像上了发条的钟,

每天都在连轴转。早上七点半到科室,查生命体征、整理病历;八点半跟着主任查房,

记笔记、学处理方案;十点开始写医嘱、开化验单,

有时候还要跟着李姐去给患者做腹穿、胸穿;中午在食堂扒拉几口饭,

下午要么在病房处理医嘱,要么去门诊帮忙;晚上还要值夜班,

有时候一晚上能收四五个急诊患者,忙到天亮都合不上眼。有次值夜班,我凌晨三点才忙完,

趴在护士站的桌子上想歇会儿,手机突然响了,是家里打来的。接起电话,

弟弟的声音带着哭腔:“哥哥,我想你了,你什么时候回来呀?我昨天做梦梦到你了。

” 我揉了揉发红的眼睛,轻声说:“晓宇乖,哥哥再过两周就休息了,

到时候回去陪你玩好不好?” 妈在旁边接过电话:“青云啊,别太累了,注意身体。

我和你爸都知道你不容易,再熬几年就好了,学医老了就吃香了,以后你就是家里的顶梁柱。

” 挂了电话,我看着窗外漆黑的夜空,心里又酸又暖——家人的理解和期待,

是我坚持下去的最大动力。发补助那天,我盯着手机银行里的到账提醒,扣掉社保的六百多,

还余下两千三百多,我算了笔账:每月饭卡充值800医院食堂早餐5元,

能买两个包子一杯豆浆;午餐12元,一荤一素一汤;晚餐10元,

有时候吃面条有时候吃盖饭,日用品和水电费200洗发水、沐浴露都是买最便宜的,

水电费四个人平摊,每月大概50,买专业书和文具300刚轮转内科,

需要买本《内科学》最新版,还要打印病历资料,给家里寄500妈总说不用,

但我觉得自己长大了,该给家里寄点钱,让晓宇能买点想吃的,

剩下的五百多要留着应急——万一生病了,或者需要买白大褂、听诊器之类的医用耗材。

那天晚上,我在食堂奢侈了一把,买了份18元的糖醋排骨,算是给自己的 “满月奖励”。

刚坐下,就看见同科室的规培生小张端着餐盘过来,他的餐盘里只有一份青菜和一碗米饭。

“林青云,你也来吃饭啊?” 小张在我对面坐下,扒拉着碗里的米饭,

“我昨天给我妈打电话,说想辞职去私立医院,那边给我开6000,比这边多一倍。

” 我愣了一下:“那你怎么没去?” 他苦笑了一下:“我妈骂了我一顿,说我不懂事,

放着三甲医院的规培机会不要,去私立医院学不到真东西。她说学医老了就吃香了,

让我再熬熬,等规培结束考下证,再考虑赚钱的事。” 我夹了块排骨给他,

说:“我妈也这么说。” 他接过排骨,咬了一口,

津ICP备2023000462号-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