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天香书院!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成都食记巷尾烟火与碗里春秋

第1章

发表时间: 2025-09-06

成都的晨雾总裹着潮气,7点的望平街还浸在朦胧里,老小区的砖墙泛着青灰,路边的梧桐树影揉在雾里,像晕开的墨。林晓攥着帆布包带,皮鞋踩在湿滑的青石板上,每一步都轻得怕惊散雾——今天是她入职互联网公司的第一天,早高峰还没到,巷尾却飘来一缕面香,勾着她往拐角走。

拐角处立着个铁皮焊的摊车,绿漆掉了大半,露出底下的银灰。铁锅架在煤炉上,白汽“咕嘟”着往上冒,裹着碱水和面的香,飘得满巷都是。摊车旁挂着块木板招牌,写着“张记担担面”,字迹被潮气浸得发暗,边角卷着毛边,倒透着股实在劲儿。

“姑娘,要碗面不?”摊车后坐着个老太太,蓝布围裙系得整齐,头发用黑网罩着,只漏出几缕花白。她就是张婆婆,正用长筷拨着锅里的面,见林晓站着,眯起眼笑,眼角的皱纹挤成两道弯,“刚上班?赶时间不?我这面煮得快。”

林晓点头,刚要开口说“少辣”,张婆婆倒先问了:“姑娘吃辣不?少蒜多花生哇?看你这模样,不像常吃重口的。”她手里的长筷没停,从竹筛里夹起一撮面——那是凌晨4点擀的碱水面,码在筛子里像束细银,截面的纹路细得像棉线,“我这面不掺假,碱水放得少,嚼着有韧劲,不硌牙。”

说话间,面已经下锅,白汽更浓了。张婆婆掀开旁边的搪瓷罐,卤汁在罐里晃着,飘着碎碎的芽菜和滚圆的花生粒,油花浮在表面,亮得像星。她又从另一个罐里舀出勺红油,浅琥珀色,挂在勺边不往下滴:“这是去年秋天的新辣椒炼的,晒了半个月,香得很,不呛喉咙。”

林晓递钱时,目光落在摊车把手上——那儿挂着张泛黄的照片,塑封边裂了小口,里面是个穿蓝白校服的女孩,站在银杏树下笑,辫子甩在肩后,手里攥着片金黄的叶子。“这是我孙女,”张婆婆顺着她的目光看过去,手指摩挲着照片边角,那点潮气好像都被揉软了,“在重庆读大学,去年国庆回来,还帮我看了半天摊呢。”

正说着,面煮好了。张婆婆把面捞进粗瓷碗,浇卤汁时特意多舀了半勺,花生粒堆得冒尖:“刚上班耗体力,多吃点有劲儿。”又撒了把葱花,绿点点落在红油上,看着就馋人。

林晓端着碗,在摊车旁的小马扎上坐下。雾还没散,白汽落在碗沿,凝成小水珠。她夹起一筷子面,韧劲裹着卤汁的咸香,芽菜脆得咯吱响,嚼着嚼着,红油的香慢慢漫开,不呛喉,只留着辣椒的鲜。最后咽下去时,喉咙里还沾着花生的油香,暖得像揣了个小炉子。

晨雾渐渐淡了,巷口传来第一辆公交车的报站声,张婆婆又接待了个晨练的大爷,笑着问“李叔,今天还是加双份花生?”。林晓把最后一口面咽下去,碗底还留着点卤汁,她忍不住舔了舔嘴角——那股香混着晨雾的潮、张婆婆的笑,突然让她觉得,这座昨天还陌生的城市,好像没那么远了。

她起身递碗时,张婆婆正给大爷煮面,头也没抬地说:“姑娘明天要是赶早,还来啊,我给你留着热乎的。”林晓应着“好”,转身往公司走,青石板上的潮气还没干,可心里的那点慌,早被一碗担担面的香,熨得平平整整。

津ICP备2023000462号-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