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天香书院!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禁地猎人

第2章 寒夜与“鬼影”(1)

发表时间: 2025-09-18
爬犁停在靠山屯那棵积满了雪、枝桠虬结的老槐树下时,天色己经彻底暗了下来。

屯子里的景象,在暮色和雪光中显得格外清晰,也格外贫瘠。

低矮的土坯房(当地人称“拉合辫”房)像一群疲惫的牲口,匍匐在雪地里,沉默地忍受着严寒。

墙体是用草甸子上割来的羊草和黄泥缠绕成束(拉合辫),一层层垒砌晒干而成,表面粗糙,糊着厚厚的泥巴,许多地方己经斑驳脱落,露出里面枯黄的草梗。

房顶大多苫着厚厚的茅草,被雪压得沉甸甸的,边缘参差不齐,透着风烛残年的潦倒。

窗户很小,多半糊着厚厚的牛皮纸或钉着脏污的塑料布,只有少数几扇窗户透出豆大的一点昏黄油灯光晕,仿佛随时会被这无边的黑暗和寒冷吞没。

烟囱里冒出的炊烟有气无力,还没升多高,就被凛冽的寒风吹散在灰暗的天空里。

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混合了牲口粪便、柴火烟、冻土和贫穷的特殊气味。

几声零星的狗叫,更反衬出这片土地的寂静和封闭。

生产队长赵大山搓着手,脸上带着歉疚和为难,对七个冻得瑟瑟发抖、面色青白的知青说道:“娃娃们,对不住啊!

咱屯子偏,上头这指示来得又急……咱这旮瘩实在没预备知青点。

眼巴前儿,只能委屈你们分开了,挤吧到老乡家里先将就几宿。”

这话如同又一盆冷水,浇在了众人本就冰凉的心上。

他们本以为到了目的地,总该有个遮风挡雪的窝,没想到连个集中的落脚点都没有。

赵队长开始分配。

熊哥和高大的张建军被安排去了屯里条件稍好的赵队长家,住他家空着的厢房。

孙志海和王娟、李卫红两个女生,则被分到了另外两户人口稍少些的老乡家,无一例外都是要和老乡一家几口挤在一铺大炕上。

最后,赵队长看向一首沉默的林墨和脸色苍白、几乎站不稳的丁秋红。

“林知青,丁知青,你俩……”他挠了挠头,显然更为难了,“屯里实在找不出能再挤下人的炕头了。

你看……”这时,一个略瘸的身影从昏暗的屯道深处走来,手里提着一盏小马灯,灯光摇曳,映出一张饱经风霜却带着温和的脸,正是屯里小学的老校长——陈启明。

“赵队长,别为难了。”

老校长声音里带着一种书卷气的温和,“学校里那两间放杂物的耳房,还能将就住人。

让这俩孩子去那儿吧,虽说破旧点儿,好歹是个单独的地方,不用再去挤吧老乡了。”

赵队长一听,如释重负:“哎呀!

老伙计,这可解决了大问题了!

就是那屋子……太委屈娃子了。”

老校长摆摆手,目光扫过林墨和丁秋红,尤其在丁秋红冻得发青的脸上停留了一下:“总比冻着强。

跟我来吧,两个孩子。”

林墨和丁秋红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一丝复杂情绪。

既有不用和陌生老乡挤一铺炕的轻微放松,更有对那所谓“杂物房”条件的担忧。

但此刻,他们别无选择。

林墨提起两人的行李,低声道:“谢谢校长,麻烦您了。”

丁秋红也小声道了谢,声音微弱。

老校长提灯引路,踩着吱嘎作响的积雪,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向位于屯子边缘的小学校。

那所谓的学校,不过是几间比民房稍大些、同样低矮破旧的土坯房,围着一个不大的、冻得硬邦邦的操场。

老校长打开一扇歪斜的木门,一股灰尘、霉味和陈年杂物气息扑面而来。

他举起马灯照明。

两间耳房相连,中间隔着一道不结实的木板墙。

每间都只有七八平米大小,低矮压抑,屋顶的茅草似乎随时会塌下来。

墙壁是粗糙的“拉合辫”泥墙,糊着的旧报纸己经发黄破损,冷风飕飕地从缝隙里钻进来。

地上是夯实的泥土地,冰冷梆硬。

一间房里堆着些破旧的桌椅板凳、柳条筐等杂物,另一间相对空些,角落里有一堆干燥的麦草,上面铺着一块破旧的炕席,显然就是老校长下午匆忙准备的“床”了。

房间里没有任何家具,只有角落里一个巨大、笨重、颜色深暗的实木柜子格外醒目,几乎有半人高,柜门虚掩着,上边挂着一种老式的铜搭扣,在昏暗的光线下泛着幽微的光。

“条件差,差得很……”老校长叹了口气,语气里满是歉意,“但好歹能遮风挡雪。

你们俩,女娃住这间有点草铺的,男娃去那间,我给你们抱点干草铺上。

千万不能冻着,这旮瘩冬天能冻死人。”

他顿了顿,脸上露出更深的忧虑:“你们等着,我再去给你们搞点能活命的东西来。”

说完,老校长又一瘸一拐地出去了。

没过多久,他竟然和赵队长一起,吭哧吭哧地抬来了两个用旧铁桶改造成的简易炉子,还有一小堆乌黑发亮的烟煤和几块引火的松明子!

林墨和丁秋红都惊呆了。

在物资极度匮乏的这个年代,煤是金贵的东西,寻常老乡家冬天大多烧柴火,或者干脆硬扛,只有极少数条件好的人家才用得起一点煤取暖。

老校长这是把他们当成了极其贵重的客人来看待了。

“陈校长,这……这太贵重了!”

林墨连忙说。

“啥贵重不贵重!”

老校长语气不容拒绝,“人是铁饭是钢,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冻着了不是闹着玩的!

你们是城里来的娃娃,细皮嫩肉的,不比我们这些老糙皮抗冻。

赶紧把炉子生起来,屋里有点热乎气儿才能活人!”

津ICP备2023000462号-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