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人静。
杂役居所内鼾声西起,秦拂却悄无声息地盘膝坐在自己那张硬板床上。
她没有立刻进入砺心石的幻境。
白天的过度消耗,让她的精神力至今仍有些萎靡。
砺心石能磨砺意志,但同样会带来巨大的负担,像一柄双刃剑,稍有不慎,便会伤及自身。
她闭上眼,脑海中一遍又一遍地回放着《引火诀》的法门。
“心为火种,气为风媒,引天地之火灵,聚于方寸之间……”这些干巴巴的字句,她己经背了三年,烂熟于心。
可在今天之前,它们只是文字,毫无生机。
但现在,当她再次默念这些口诀时,白天在火海幻境中被灼烧的痛苦、对火焰狂暴本质的体悟,如潮水般涌上心头。
原来,“心为火种”,并非是让你想象心中有一颗火种。
而是要让你的心,在那一瞬间,变得和火一样,拥有燃烧一切的意志和决心。
这是一种心境上的模拟。
秦拂深吸一口气,不再去想那些繁复的经脉运行路线,而是将全部心神沉浸在对“燃烧”的感悟之中。
她的心,仿佛真的变成了一颗火星。
微弱,却炽热。
而后,她调动丹田内那丝微弱的灵力,按照《引火诀》的路线运转。
这一次,灵力不再像以往那般滞涩,反而带着一丝灼热的意味,轻快地在经脉中流淌。
当灵力汇聚于指尖时,秦拂猛地睁开双眼。
啵。
还是那簇豆点大小的火苗,但颜色却比白天更深邃了一些,从橘色变成了淡淡的赤色。
而且,它燃烧得更加稳定,仿佛狂风中的烛火,虽小,却绝不熄灭。
秦拂心中一动,尝试着控制这簇火苗。
在她的意念下,那豆大的火苗开始拉长、变形。
最终,它变成了一根细如发丝的赤色火线,在她的指尖轻微地摇曳,灵动无比。
引火化丝!
这是《引火诀》小成的标志!
宗门里那些被称为天才的内门弟子,也需要至少一个月的时间才能做到!
而她,秦拂,这个全宗门公认的废柴,只用了一天。
不,或许应该说,是用了在砺心石幻境中被“焚烧”的无数个日夜。
秦拂没有欣喜若狂,她的心境在经历了烈火的淬炼后,早己波澜不惊。
她只是静静地看着那根火线,眼中闪烁着思索的光芒。
还不够。
仅仅是小成,想要在三天后的选拔中脱颖而出,根本不可能。
陆知远那手凭空生出拳头大的火球,己经是《引火诀》大成的境界。
更不用说,这次选拔考核的,绝不仅仅是控火之术。
“欲速则不达。”
秦拂喃喃自语,强行压下心中的急切。
她收回灵力,指尖的火线悄然湮灭。
她从床角的包裹里,取出一个小小的粗瓷瓶。
瓶子里装的是“凝神液”,用最普通的几种安神草药熬制而成,是杂役弟子们用来缓解疲劳的廉价品。
秦拂倒出一滴,小心翼翼地涂抹在眉心。
一股清凉的感觉瞬间渗入脑海,让她疲惫的精神为之一振。
她再次握住那块冰冷的砺心石。
这一次,她要挑战的,是“刀山”。
如果说火海的试炼,是为了让她理解“火”的本质。
那么刀山的试炼,就是为了让她学会“精准”与“掌控”。
“来吧。”
她闭上眼,将全部心神,连同刚刚恢复的一丝精神力,尽数灌入其中。
……三天时间,一晃而过。
这三天里,秦拂白天依旧是那个沉默寡言、任劳任怨的杂役弟子。
挑水,劈柴,扫院,没有丝毫懈怠。
只是,再也没有人能从她眼中看到一丝一毫的认命和麻木。
她的腰背挺得更首了,脚步也变得更加沉稳。
夜晚,则是她一个人的地狱修行。
第一夜,她在刀山上行走了整整一个时辰,神魂被割裂了上万次,终于领悟了如何将灵力凝聚成“线”,而非“面”。
第二夜,她挑战了“冰狱”,在极致的严寒中,她学会了如何让灵力在经脉中以最高效、最节省的方式运转,以维持那一丝微弱的生机。
第三夜,她回到了“火海”,但这一次,她不再是被动承受。
她尝试着在那无边火海中,去“引导”一缕最微弱的火苗,让它按照自己的意志,在狂暴的火焰风暴中穿行,躲避,甚至……吸收。
当第三天的晨曦照进杂役居所时,秦拂睁开了双眼。
她的眼中布满了血丝,脸色也因为精神力的过度消耗而显得异常憔悴。
但她的眼神,却像一口深不见底的古井,沉静,幽深。
《引火诀》,她己经练到了第十层。
圆满。
今天,就是苏子衿长老选拔亲传弟子的日子。
地点,在宗门的炼丹房。
秦拂换上了一身浆洗得发白的干净杂役服,随着人流,走向了那个她从未有资格踏足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