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天香书院!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她终于有反应了

第1章

发表时间: 2025-08-17

林砚走进金融峰会会场时,高跟鞋敲击地面的声音像精准的节拍器,

每一下都踩在时间的节点上。她穿着一身极简的黑色西装套裙,长发利落地挽成低髻,

露出线条清晰的脖颈,

手里只捏着一支银色钢笔和一份折叠整齐的发言稿——那是主办方反复请求后,

她才勉强同意准备的东西。“林博士,这边请。”会场负责人小跑着迎上来,额角带着薄汗。

谁都知道这位刚满二十八岁的量子算法专家有多难请,她的出场费能买下半个会场的设备,

却拒绝了所有溢价,只要求“会议全程不安排寒暄环节”。林砚微微颔首,目光扫过全场。

水晶灯的光芒在她眼底折射出冷冽的光,像精密仪器的镜头,

快速捕捉着场内的信息:三百二十七个座位,其中百分之六十坐了人,男性占比七成三,

平均年龄四十二岁,

空气中漂浮着咖啡、香水和轻微的焦虑气息——来自前排几个频频看表的投行高管。

她径直走向讲台,没有多余的停留。台下第一排正中央,傅景深放下手中的咖啡杯,

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杯沿。作为“景深科技”的创始人,他见过无数天才和精英,

但没有一个人能像林砚这样,仅仅是站在那里,就自带一种“万物皆可量化”的压迫感。

三天前,他的团队花了三个月才勉强破解的跨境资金加密系统,

被这位林博士在一次学术论坛上随手指出了三个逻辑漏洞,

附带的优化方案简洁到像是在写购物清单。当时他就在视频连线的另一端,

看着屏幕里这个面无表情的女人,第一次对“智商碾压”有了具象的认知。“各位上午好。

”林砚的声音通过麦克风传遍会场,没有抑扬顿挫,像AI合成的语音,

却带着一种奇异的穿透力,“关于‘量子加密在金融风控中的应用’,

我的报告分为三个部分。”她没有开场白,没有客套话,直接切入正题。

PPT上没有花哨的图表,只有密密麻麻的公式和逻辑链,

复杂到让不少金融大佬开始悄悄皱眉。但林砚的讲解条理清晰,

每个数据节点都精准对应现实场景,原本需要三个小时的报告,

她用一个半小时就讲完了核心内容。“提问环节开放十分钟。”她说着,抬手看了眼腕表,

动作利落得像在执行程序。台下瞬间举起一只手。傅景深没有动,

他看着林砚回答问题时的样子:无论对方提出多尖锐的质疑,她都能立刻抓住核心,

用数据和逻辑击溃问题本身,眼神里没有丝毫情绪波动,仿佛在进行一场纯粹的信息交换。

“最后一个问题。”林砚的目光落在傅景深身上,像是随机选择,又像是精准定位。

傅景深身体微微前倾,声音透过麦克风传来:“林博士认为,算法能解决所有金融风险吗?

包括……人性的风险。”会场安静下来。这个问题跳出了技术范畴,带着点哲学意味。

所有人都看向林砚,想知道这位“算法至上”的天才会如何回答。林砚沉默了两秒,

这是她今天第一次出现停顿。然后,她清晰地说:“人性无法量化,

因此不在算法的解决范畴内。但可以通过建立行为模型,将风险概率控制在0.5%以下。

”傅景深笑了笑,眼底却掠过一丝复杂的情绪:“如果这个‘人性风险’,是爱呢?

”这个问题太过突兀,甚至带着点不合时宜的暧昧。会场里响起低低的议论声。

林砚的眉头几不可察地蹙了一下,像是遇到了无法解析的变量。“爱。

”她重复了一遍这个词,语气里带着纯粹的困惑,

“生物学定义为荷尔蒙分泌引发的情感波动,金融领域无相关模型。无法评估风险。”说完,

她抬手合上笔记本:“提问时间结束。谢谢。”她转身离开讲台的背影挺直,没有丝毫犹豫,

仿佛刚才那个关于“爱”的问题,不过是一段无关紧要的错误代码。

林砚接到沈知衍的电话时,正在调试一台自制的粒子对撞模拟器。电话那头的声音温润,

带着点克制的急切:“林博士,冒昧打扰。我们实验室的基因测序仪出现了一个异常波动,

所有参数都对,但结果始终偏差,能请你过来看看吗?”沈知衍是生物医学界的传奇,

三十岁就攻克了两项罕见病基因密码,他的私人实验室“知微”是无数科研人员向往的圣地。

林砚和他的交集,源于一篇关于“神经算法与基因表达”的跨界论文,

她在论文里指出了他实验设计中的一个逻辑盲区,没想到对方不仅没生气,

反而主动联系了她。“地址发我,四十分钟到。”林砚挂断电话,关掉模拟器,起身拿外套。

她的动作永远精准高效,像设定好程序的机器。“知微”实验室坐落在市郊的科技园,

通体玻璃幕墙,在阳光下像一块巨大的晶体。沈知衍亲自在门口等她,

白大褂衬得他气质干净儒雅,金丝眼镜后的眼睛带着期待和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林博士,

辛苦你了。”他侧身让路,“问题出在三号测序仪,我们团队查了三天,没找到症结。

”林砚点点头,径直走向实验室深处。巨大的测序仪正在运行,

屏幕上跳动着复杂的基因序列图谱,红色的异常警告灯规律地闪烁着。几个研究员围在旁边,

脸上满是疲惫。“把原始参数表给我。”林砚伸出手,语气平淡。沈知衍立刻递过去平板。

林砚快速滑动屏幕,指尖在参数间跳跃,目光专注得仿佛整个世界只剩下这些数字。

五分钟后,她放下平板,走到测序仪前,弯腰查看机器底部的接口。“这里。

”她指着一个不起眼的线路接口,“信号传输线的屏蔽层有细微破损,导致高频干扰,

影响了数据读取精度。你们的参数没问题,但忽略了物理层面的干扰变量。

”所有人都愣住了。这个接口隐蔽且不易察觉,他们排查了所有软件和核心部件,

谁也没注意到这条不起眼的线路。沈知衍的眼睛亮了起来,

带着恍然大悟和深深的佩服:“林博士,你怎么会想到查这里?”“排除法。”林砚直起身,

拍了拍手上不存在的灰尘,“软件逻辑无漏洞,核心部件运行正常,剩下的只有传输环节。

物理干扰在精密仪器中占误差来源的17.3%,是基础概率问题。”她说话时,

目光扫过实验室的操作台,在一个培养皿前停了半秒。“你们在做‘记忆基因’的表达实验?

”她指着培养皿里的蓝色液体,“这个显色剂配比不对,会抑制基因活性,

应该把PH值调低0.2。”沈知衍彻底震惊了。这个实验是他的秘密项目,

连核心团队都只有三个人知道,她居然只看一眼就识破了,还给出了精确的调整方案。

“你……”他一时语塞。林砚没在意他的惊讶,走到测序仪旁,亲手拔掉那条破损的传输线,

从工具箱里拿出新的接上。“开机试试。”研究员立刻操作,屏幕上的红色警告灯熄灭了,

基因序列图谱开始稳定跳动,数据误差值瞬间降到了允许范围内。

整个实验室爆发出低低的欢呼声。“太厉害了……”一个年轻研究员忍不住感叹。

林砚只是点点头,转身准备离开:“问题解决了,我先走了。”“等等!”沈知衍叫住她,

“林博士,中午有空吗?我想请你吃饭,顺便……请教一些问题。

”林砚看了眼腕表:“我下午两点有个线上会议,吃饭时间压缩在四十分钟内可以。

”沈知衍笑了,这是他第一次见有人把吃饭当成任务来安排。“没问题,我让食堂准备简餐。

”食堂的饭菜很简单,两荤一素一汤。林砚吃饭时也保持着规律的节奏,

每口饭菜咀嚼十五次,喝水时精准地喝到杯子的三分之二处。沈知衍看着她,

忍不住问:“林博士平时的生活,是不是也这么……规律?

”“规律的作息能保证最高的工作效率。”林砚咽下嘴里的食物,“人体就像精密的仪器,

需要精准维护。”“那你……有什么爱好吗?比如看电影、听音乐?

”沈知衍试图找到一个轻松的话题。林砚摇头:“爱好属于情感驱动的行为,

对工作效率无增益,我没有相关需求。”她顿了顿,反问,“沈博士,你研究基因,

认为情感是由基因决定的吗?”这个问题让沈知衍愣了一下,随即认真回答:“基因是基础,

但情感更多是环境和经历的产物。比如‘爱’,

就涉及到多种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协同作用……”他说着,注意到林砚的眼神有些茫然,

像是在理解一个全新的概念。“怎么了?”他问。“没什么。”林砚低下头,继续吃饭,

“只是觉得,‘情感’这种东西,比基因序列复杂多了,无法建模,也无法预测。

”沈知衍看着她低垂的眉眼,心里突然涌起一种莫名的情绪。他隐约觉得,

她身上藏着一个巨大的秘密,而这个秘密,让她像一座被冰封的孤岛,

隔绝了所有温暖的可能。吃完饭,林砚准时起身离开。走到实验室门口时,她停下脚步,

回头对沈知衍说:“你那个‘记忆基因’实验,样本量太小,容易出现偏差,

建议增加三倍样本。还有,下次别用蓝色显色剂,换成荧光标记更精准。”说完,

她转身离开,留下沈知衍站在原地,看着她的背影消失在走廊尽头,心里那点莫名的情绪,

像投入湖面的石子,漾开了圈圈涟漪。陆明宇第一次“见”到林砚,

是在暗网的一个加密聊天室里。当时他正带队追踪一个代号“幽灵”的跨国黑客,

对方攻破了五个国家的安防系统,盗取了大量机密文件,行踪诡秘,

技术高超到让国际刑警都束手无策。就在他们陷入僵局时,

一个匿名ID“砚”突然闯入聊天室,只发了一行代码。陆明宇是网络安全领域的顶尖专家,

一眼就看出这行代码的精妙——它像一把钥匙,精准地找到了“幽灵”防火墙的后门漏洞。

“谁?”陆明宇在聊天室里发问。对方没有回应,只是又发来了一个IP定位。三分钟后,

“幽灵”在意大利的藏身地被当地警方突袭抓获,整个过程干净利落,快得让人反应不过来。

陆明宇盯着屏幕上那个灰色的“砚”字,心脏不受控制地狂跳。这技术,

已经超出了他对“顶尖黑客”的认知范围。他动用了所有资源追查这个ID的主人,

却只找到一个模糊的指向——某大学量子物理实验室的一个公用服务器。直到半个月后,

他在一次国际安全峰会上见到了林砚。她作为特邀嘉宾,

做了一场关于“量子加密与网络安全”的演讲,其中提到的几个算法逻辑,

和“砚”在聊天室里用的代码如出一辙。峰会结束后,陆明宇拦住了她。

他穿着黑色作战服式的夹克,身姿挺拔,眼神锐利如鹰:“林博士,‘砚’是你吗?

”林砚停下脚步,看了他一眼,没有否认:“是。有问题?”陆明宇笑了,

带着点如释重负和欣赏:“没什么,只是想谢谢你。‘幽灵’案困扰了我们很久。

”“举手之劳。”林砚淡淡回应,“他的算法有七个明显漏洞,追踪不难。”“不难?

”陆明宇挑眉,“我们团队追了三个月。”“那是你们的追踪逻辑有问题。”林砚看着他,

“你们太依赖传统路径分析,忽略了量子态下的数据跳跃规律。”接下来的半小时,

他们站在会场走廊里,就网络追踪技术展开了一场酣畅淋漓的讨论。陆明宇发现,

林砚的思维方式极其跳跃又异常缜密,总能从最意想不到的角度找到突破口。

“你对暗网很熟悉?”陆明宇问,语气里带着职业性的警惕。“了解过。”林砚点头,

“上面有很多公开渠道找不到的技术资料, useful有用。”“但也很危险。

”陆明宇提醒道,“那里鱼龙混杂,什么人都有。”“危险可以量化评估,

规避概率超过90%。”林砚不以为意,“只要做好防护,风险可控。

”陆明宇看着她冷静的侧脸,突然觉得这个女人像一把藏在鞘里的刀,锋利、冰冷,

却有着致命的吸引力。“林博士,有没有兴趣合作?我们部门正在开发新一代网络安防系统,

你的算法逻辑对我们很重要。”“可以。”林砚答应得很干脆,

“把你们的技术文档发我邮箱,我评估后给你方案。报酬按市场价的150%算,

我的时间成本较高。”她的直接和坦诚,反而让陆明宇有些意外。

他习惯了商场上的迂回和试探,林砚的方式虽然冰冷,却效率极高。合作就这样开始了。

陆明宇的团队每周都会和林砚开一次线上会议,每次她都能指出系统的漏洞,

提出的优化方案精准得让人惊叹。但她从不出席线下会议,也拒绝所有非工作性质的接触。

一次系统测试出现紧急状况,陆明宇不得不深夜去实验室找她。敲开实验室的门,

他看到林砚正坐在电脑前,屏幕上是滚动的代码洪流,她的脸上沾着一点墨水,

眼神却亮得惊人。“怎么来了?”她头也没抬,手指继续在键盘上飞舞。

“系统出现未知攻击,防御模块失灵了。”陆明宇走到她身边,看着屏幕,

津ICP备2023000462号-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