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天香书院!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以身入局后我成了他的白月光

第1章

发表时间: 2025-08-17

>我精心策划接近金融巨鳄江临,却在沦陷时听见他对朋友笑谈:“沈知微这场戏演得不错。

”>原来他早知我是蓄意接近。>我删除所有痕迹远走他乡,

却在机场撞见他温柔揽着与我七分像的女人。>五年后联合国气候峰会,

我作为首席同传登上演讲台。

>江临突然砸了话筒冲进同传间:“当年那女人是我雇来气你的!

”>我摘下耳机轻笑:“可您夫人今早刚预约了我的离婚律师服务。”---浓重的黑暗,

带着精密仪器特有的冰冷气息,将我牢牢包裹在狭小的同传箱里。

空气净化系统发出单调的嗡鸣,像某种遥远而持续的背景噪音。眼前是双层防弹玻璃,

隔开了箱内的绝对寂静与外面日内瓦万国宫大会厅的宏大喧嚣。巨大的穹顶之下,

水晶吊灯的光芒倾泻而下,将一排排深红色的丝绒座椅镀上奢华的光晕。

代表们胸前佩戴的各式徽章在灯光下闪烁,如同星海。衣香鬓影,低语汇流,

空气里弥漫着多种昂贵香水混合的复杂气息,还有纸张翻动、电子设备运作的细微声响。

五年了。我调整了一下喉麦的位置,指尖冰凉。五年间,

我以另一种身份在无数个这样庄重到令人窒息的场合穿梭,早已习惯了这里的压力与疏离。

只是没想过,会在世界的中心,再次撞进那个早已被我亲手埋葬的漩涡。

耳机里传来大会主席清晰平稳的法语开场白,我的声音几乎是条件反射般,

以同样平稳无波的中文流淌出来,通过独立的传输线路,

精准地送入下方每一位需要它的代表耳中。大脑高速运转,词语拆解、重组、转换,

如同精密的机械。这具躯壳早已被训练成一部高效的语言转换机器,摒弃了所有多余的情绪。

“女士们,先生们,今天我们齐聚一堂,

共同面对人类历史上最严峻的挑战之一——全球气候变化。其紧迫性与复杂性,

要求我们摒弃分歧,

凝聚前所未有的共识与行动力…”我的视线习惯性地扫过下方密集的人头,

掠过一张张或严肃或沉思的面孔,寻找着可能存在的口型干扰或特殊表达。

就在目光即将移开的瞬间,像被一股无形的力量猛地攫住,钉在了第一排最中间的位置。

心脏骤然停跳了一拍,随即在胸腔里疯狂擂动,几乎要撞碎肋骨。江临。

时间仿佛在他身上凝滞了。五年的光阴非但没有磨损他的轮廓,

反而将那份迫人的气势淬炼得更加深沉内敛。裁剪完美的深灰色西装裹着他挺拔的身躯,

一丝不苟。他微微侧着头,似乎在专注地听着主席的发言,侧脸的线条冷硬如斧凿,

下颌线绷紧。指尖无意识地轻轻点着光滑的扶手,一个我熟悉到骨子里的、思考时的小动作。

他怎么会在这里?作为哪方的代表?巨大的问号伴随着冰冷的恐惧瞬间攫住了我。

大脑负责翻译的区域像是被强行切断,耳机里主席的声音变成了一串模糊不清的音符,

嗡嗡作响。我的嘴唇机械地翕动着,

依靠着强大的肌肉记忆和残存的职业本能继续输出着流畅的译文,

但指尖已经深深掐进了掌心,留下几道清晰的月牙痕,尖锐的痛感是此刻唯一能抓住的真实。

绝不能出错。沈知微,你现在是联合国最顶尖的同声传译之一,

不是那个被江临碾碎了心还要强装无事的可怜虫。我深吸一口气,

强迫自己将目光从他身上撕开,重新聚焦在眼前的发言稿和耳机里传来的信息上。

冰凉的空气吸入肺腑,带来一阵刺痛般的清醒。然而,就在我强行集中精神的刹那,

下方第一排的江临,毫无预兆地抬起了头。他的目光,

如同两道穿透了厚重防弹玻璃的实质探照灯,精准、锐利,

带着一种不容错辨的惊愕与……难以置信的灼热,直直地钉在了我身上。

隔着十几米的垂直距离和冰冷的玻璃,那目光依然像滚烫的烙铁,狠狠烫在我的皮肤上。

我甚至能看清他瞳孔深处骤然掀起的风暴。我猛地低下头,

避开那几乎要将我焚烧殆尽的目光。心脏在胸腔里疯狂冲撞,几乎要破膛而出。

耳机里传来的声音再次变得遥远而模糊,只剩下自己血液奔涌的轰鸣。大会厅里,

江临维持着那个仰视的姿势,凝固了。世界喧嚣依旧,灯光璀璨流转,各国代表或专注倾听,

或低声交流,一切都在宏大的议程中按部就班地推进。唯有他,像一尊被时光遗忘的雕像,

所有的感官、所有的思维,都被那悬在高处玻璃格子里的身影死死攫住。怎么会是她?

那个在无数个午夜梦回时清晰如昨、又在清醒时被理智强行碾碎成尘的身影。沈知微。五年。

整整一千八百多个日夜的搜寻,动用过一切可以动用的力量,像大海捞针,

得到的只有一个个令人绝望的“查无此人”。她就像一滴水,

彻底蒸腾在了他世界的烈日之下,了无痕迹。他曾以为,那场始于算计的相遇,

终于心碎的逃离,连同她这个人,都已被他亲手埋葬在记忆最荒芜的角落。

可她就那样猝不及防地出现了。以一种他完全无法想象的姿态。

不是记忆中那个带着刻意柔顺、眼底深处却藏着狡黠和野心的沈知微。

也不是那个在江南庭院里,被他逼到角落时,眼中盛满破碎星光却依旧倔强的沈知微。

高悬于众人之上,在那个需要绝对冷静与顶级专业才能立足的狭小空间里。

一身利落的烟灰色套装,衬得她肤色冷白。长发一丝不苟地挽在脑后,

露出光洁的额头和优美却紧绷的颈线。她低着头,

只能看到挺直的鼻梁和紧抿的、没有一丝弧度的唇线。隔着厚厚的玻璃,

她周身散发着一种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冰冷与精准,像一台毫无感情的精密仪器,

高效地吞吐着语言。陌生得让他心脏绞痛。

一股难以言喻的酸涩和失而复得的巨大狂喜猛烈地冲撞着他的胸腔,几乎要将他撕裂。

他下意识地想要站起来,想要冲上去砸碎那碍眼的玻璃,

想要把她从那该死的、隔绝一切的高处拉下来,拉回他触手可及的地方!“江总?

”身旁的助理敏锐地察觉到他气息的剧烈波动,倾身过来,压低声音询问,

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助理的声音像一根细针,刺破了江临濒临失控的情绪泡沫。

他猛地吸了一口气,强行压下胸腔里翻腾的岩浆。喉结艰难地滚动了一下,

攥紧的拳头指节因为用力而泛出青白。他强迫自己将视线从那玻璃格子间移开,

重新投向前方的主席台,但眼底翻涌的暗潮却久久无法平息。

助理顺着江临刚才的目光瞥了一眼高处的同传箱,又迅速收回,不敢多问,

只是将一份文件轻轻推到他面前。江临的目光落在文件上,却一个字也看不进去。

沈知微那张冰冷、专注、拒人千里的脸,反复在眼前闪现。她怎么会在这里?

这五年她经历了什么?无数的疑问如同毒藤般缠绕上来,勒得他几乎窒息。他需要答案,

现在就要。他拿出私人手机,屏幕幽光照亮他紧绷的下颌。指尖在通讯录里快速滑动,

最终停留在一个标注为“Z”的名字上。没有丝毫犹豫,他点开信息框,手指用力敲击屏幕,

每一个字都带着不容置疑的迫切:查。日内瓦万国宫,联合国气候峰会。中方同传组首席,

沈知微。五分钟内,我要她的全部资料,这五年所有动向。按下发送键,

信息化作一道电波,瞬间消失在无形的网络之中。江临将手机反扣在腿上,再次抬起头,

目光沉沉地锁定了高处那个身影。这一次,

他的眼神里只剩下一种近乎捕猎者的专注与势在必得。五年,足够长了。这一次,

他不会再让她从他指缝里溜走。无论付出什么代价。---五年前。深秋,江南。

雨丝细密如织,带着沁骨的凉意,将青石板路浸润得油亮光滑。夜色被浓重的水汽晕染开,

巷子里昏黄的路灯在雨幕中挣扎,投下模糊摇曳的光晕。

空气里弥漫着桂花将残未残的甜腻香气,混合着潮湿苔藓和古老木料的味道。

我撑着那把沉重的黑色大伞,伞骨冰冷。雨水顺着伞沿汇聚成线,滴落在脚边,

溅起细小的水花。手指因为用力握着伞柄而微微发白,指尖冰凉。

心跳在胸腔里沉重地撞击着,一下,又一下,盖过了雨打伞面的沙沙声。

目光死死锁着巷口——那辆如同蛰伏巨兽般的黑色劳斯莱斯幻影,它静静地停在那里,

流线型的车身在雨水中反射着幽冷的光。时间一分一秒流逝,像冰冷的蛇缠绕着神经。终于,

巷子深处那扇古朴厚重的木门“吱呀”一声被推开。他出来了。江临。

江南商圈新崛起的巨鳄,手腕凌厉,背景成谜。他身边跟着一个穿着考究、神情精明的男人,

是他的特助陈铎。江临微微侧头听着陈铎的低声汇报,浓黑的眉峰习惯性地蹙起,

形成一道冷峻的折痕。他穿着一件质感极佳的深灰色羊绒大衣,衬得身形愈发挺拔修长。

即使隔着雨幕和距离,那股子生人勿近的冷冽气场依旧扑面而来。就是现在。我深吸一口气,

那冰冷的空气带着桂花的残香和雨水的腥气涌入肺腑。猛地将伞向后一倾,

冰冷的雨水瞬间打湿了后背,激起一阵细微的战栗。同时,脚下刻意一滑,

高跟鞋的细跟碾过湿滑的青苔——“啊!”一声短促的惊呼,身体不受控制地向前扑去。

目标精准:撞向他刚刚迈下台阶的身体。肩膀结结实实地撞上了一个坚硬而温热的胸膛。

巨大的冲击力让我踉跄着后退,手中的黑伞脱手飞出,“啪嗒”一声摔在湿漉漉的石板上,

溅起一片水花。精心梳理的发髻散开几缕,狼狈地贴在冰凉的脸颊和脖颈上。

精心准备的、带着清雅书卷气的香水味,

瞬间被雨水的土腥气和男人身上清冽冷峻的雪松木质调覆盖。“嘶……”我低低抽了口气,

一半是真实的疼痛,一半是强装的惊慌失措。抬起眼,撞进一双深不见底的墨色眼瞳里。

那里面没有预想中的惊讶或愠怒,只有一片沉冷的审视,像幽深的寒潭,

清晰地映出我此刻刻意制造的狼狈。“对不起!真的对不起先生!雨太大了,

路太滑……”我语无伦次,慌乱地道歉,声音带着恰到好处的颤抖和惊魂未定,

努力扮演着一个冒失的、被吓坏的普通女孩。手指无措地绞着被雨水打湿的衣角。“小姐,

你没事吧?”陈铎先一步上前,语气带着职业性的关切,但眼神同样锐利地扫视着我。

江临没说话,只是抬手,用手背随意地拂了一下被我撞到的胸口位置,

动作带着一种不易察觉的疏离。他的目光依旧停留在我脸上,带着一种穿透性的力量,

仿佛要将我看穿。“没…没事。”我垂下眼睫,避开他迫人的视线,声音细若蚊呐,

身体却控制不住地微微发抖。雨水顺着发梢滴落,滑进领口,带来一阵刺骨的寒意。

这寒意一半来自湿透的衣物,一半来自他毫无温度的目光。“下次走路小心些。

”他终于开口,声音低沉,如同大提琴的弦音在雨夜里震动,听不出喜怒。说完,

他不再看我,径直迈步走向那辆早已打开车门的劳斯莱斯。陈铎看了我一眼,

眼神里带着一丝探究,随即快步跟上。车门关上,隔绝了外面凄冷的雨幕。

黑色的车影无声地滑入雨夜,尾灯的红光在湿漉漉的地面上拖曳出两道长长的、模糊的光带,

很快消失在巷口拐角。我站在原地,冰冷的雨水肆意地冲刷着脸颊。

刚才刻意制造的惊慌和羞涩瞬间褪得干干净净,只剩下彻骨的冰冷和一种近乎虚脱的疲惫。

肩膀撞到的地方隐隐作痛。那把躺在地上的黑伞,被雨水无情地冲刷着。计划的第一步,

完成了。以最狼狈的姿态,撞进了他的世界。代价是,初秋的寒意,

第一次如此清晰地刺穿了骨髓。---“江南岸”项目像一个巨大的、诱人的金苹果,

悬在濒临破产的沈氏集团头顶。而我,沈知微,成了家族唯一能掷出的骰子。筹码是我自己,

赌桌是江临身边的位置。父亲一夜之间愁白的鬓角,母亲强忍的泪水,

公司账户上触目惊心的赤字……这些都成了勒在我脖子上的绳索,越收越紧。

第一次“偶遇”后,那条雨巷仿佛成了某种宿命的连接点。我像一个耐心的猎手,

又像一个笨拙的演员,开始笨拙地在他可能出现的经纬度上编织一张无形的网。

在城中有名的古籍书店“墨韵轩”,我“恰好”在他翻阅一本孤本碑帖时,

低声吟诵出帖后残缺的题跋。他抬眼看过来,目光里第一次带上了微不可查的讶异。

在他常去的、需要提前数月预定的私房菜馆“听雨阁”,我“碰巧”坐在了屏风隔开的邻桌,

对着菜单上的一道古法蟹酿橙,用恰好他能听到的音量,

向侍者询问是否用了太湖六月黄而非大闸蟹。侍者语塞时,

他隔着屏风低沉地接了一句:“蟹黄不够紧实,是用的阳澄湖早熟蟹。

”那声音穿透雅致的空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趣味。甚至在城郊香火鼎盛的灵隐寺,

我“虔诚”地跪在佛前,低眉垂目,长长的眼睫在眼下投下淡淡的阴影,双手合十,

姿态娴静。眼角余光瞥见他高大的身影在殿外驻足片刻,目光似乎在我身上停留了一瞬。

每一次“偶遇”,我都像一个最用功的学生,精心准备着“剧本”。

他的喜好、习惯、行程轨迹,甚至对古籍、美食、建筑的独特见解,

都成了我必须啃下的功课。我揣摩着他的眼神,调整着自己的姿态和语气,

努力扮演着那个能吸引他注意力的、带着书卷气却又偶尔流露聪慧和沉静的沈知微。

每一次接近,都像是在刀尖上跳舞,心脏在虚假的羞涩和真实的紧张中剧烈跳动。三个月。

整整九十多天的精心布局,像一场漫长而疲惫的演出。终于,在一个初冬的傍晚,

夕阳的余晖将天边染成一片温暖的橘红。我抱着几本刚淘来的古籍,

又一次“不经意”地走过他位于西子湖畔的私人庭院“栖云小筑”附近。古朴的院门虚掩着,

透出院内几竿修竹的苍翠。“沈小姐。”一个低沉的声音在身后响起,

带着一种尘埃落定的笃定。我脚步一顿,心脏猛地一缩。抱着书的手指下意识地收紧,

冰冷的书脊硌着掌心。缓缓转过身。江临就站在几步之外。

夕阳的金辉勾勒着他深刻的侧脸轮廓,他穿着深色的羊绒衫,少了平日的冷峻,

多了几分居家的闲适。他目光沉沉地看着我,深邃的眼底像是蕴藏着千言万语,

又像是什么都没有。“散步?”他问,语气平淡,听不出情绪。

“嗯…刚去‘墨韵轩’淘了几本书。”我轻声回答,

声音带着恰到好处的意外和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目光落在怀中的线装书上。他微微颔首,

视线扫过我怀里的书,又落回我脸上。沉默了几秒,

那短暂的停顿在夕阳的余温里被拉得格外漫长。“进来喝杯茶?”他侧身,让开了院门。

语调依旧平淡,却像一块巨石投入我早已暗流汹涌的心湖。夕阳熔金,

将他身后的庭院染上一层温暖的釉色。那扇虚掩的院门,此刻洞开着,

像一个精心布置的陷阱,散发着诱人又危险的气息。我抱着书的手指紧了紧,指尖冰凉。

脸上却缓缓绽开一个温顺而略带羞涩的笑容,像初春湖面上最柔和的涟漪。“好。”一个字,

轻飘飘地落下,却仿佛耗尽了全身的力气。抬步,跨过那道高高的门槛。庭院深深,

曲径通幽。白墙黛瓦,青石板路被雨水冲刷得光洁如镜。几竿修竹倚着粉墙,

枝叶在微风中沙沙作响,投下摇曳的碎影。假山堆叠,玲珑剔透,引着一脉活水蜿蜒流过,

在角落汇入一方小小的池塘。几尾锦鲤在清澈的水中曳尾,搅动一池碎金。

江临引着我穿过回廊。他的步履沉稳,走在前面,高大的背影带着一种无形的压迫感。

我抱着书,跟在他身后半步的距离,视线却不由自主地被庭院中的景致吸引。一花一木,

一石一水,都透着主人精妙的审美和雄厚的财力。这不仅仅是一处居所,

更像一件精心雕琢的艺术品。

空气里弥漫着草木的清新气息和一种昂贵的、冷冽的木质香薰味道。廊檐下,

一张宽大的紫檀茶台已经布置妥当。乌金石茶盘温润厚重,上面摆放着素雅的青瓷茶具。

一个小巧的博山炉里,一缕极淡的檀香袅袅升起。“坐。”他示意我对面的蒲团。

我依言坐下,将怀里的书轻轻放在身侧。姿态安静温顺。他没有叫佣人,

亲自煮水、温杯、投茶。修长的手指骨节分明,动作行云流水,带着一种掌控一切的从容。

银壶里的水渐渐发出松涛般的鸣响,热气氤氲,模糊了他深邃的眉眼。“喜欢古籍?

”他开口,声音在茶水的雾气中显得有些低沉模糊。他提起银壶,滚烫的水流注入盖碗,

茶叶瞬间舒展,浓郁的茶香弥漫开来。“嗯。”我点点头,目光落在旁边那几本书上,

“尤其喜欢地方志和杂记,觉得里面藏着很多……被正史忽略的烟火气。

” 这是精心准备过的答案,符合我塑造的人设。“烟火气…”他重复了一遍,

似乎觉得这个词有些意思。将第一泡洗茶水倾倒在茶盘上,动作流畅。

深沉的眸光透过氤氲的热气落在我脸上,带着审视。“沈小姐似乎对很多事都颇有见地,

美食,古籍,甚至…”他顿了顿,意有所指,“选址。”我的心跳漏了一拍。他果然察觉了。

那些“偶遇”,在他眼中恐怕拙劣得可笑。面上却依旧维持着温顺的浅笑,

甚至恰到好处地流露出一丝被看穿心思的窘迫:“让江先生见笑了。

只是……碰巧对这些略知一二。”“碰巧?”他低低地反问,听不出情绪。

将泡好的茶汤注入我面前的青瓷杯,汤色金黄透亮。“这世上,哪有那么多‘碰巧’。

” 他将自己的茶杯也注满,放下银壶,身体微微前倾,双臂随意地搁在茶台上,

形成一种无形的掌控姿态。目光锐利,像手术刀,试图剖开我精心修饰的表层。“沈氏集团,

”他缓缓吐出这四个字,每一个字都像冰珠砸在石板上,“资金链断裂,银行催贷,

供应商堵门。”他的目光锁住我的眼睛,不容我有丝毫闪避,

“沈小姐这三个月在我周遭的‘碰巧’,是沈董为你指的最后一条路?

津ICP备2023000462号-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