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宁望着城门中间挂着繁体字的“景阳镇”牌匾,心里不禁庆幸这个时代的文字不是甲骨文之类的,否则自己就是个文盲了。
城门两边分别站着2个士兵,有两个负责检查进城携带的物品,安母的背篓被检查完后就放行了。
景阳镇没有收入城费,安母说摆摊或者开店会收取相应的税费,平常百姓进城是不用收费的。
安宁心里想这种不收入城费的政策对老百姓很是友好。
家里买个柴米油盐的也要交钱的话,那老百姓的日子真的是过得苦不堪言。
进了景阳镇,安母带着安宁往东市走去,东市全是青砖大瓦房。
商铺分布在街道两旁,杂货铺,酒楼,布庄,瓷器店、饭馆、点心铺等,商铺门前摆满了各种小摊:冰糖葫芦、糖画、米糕、烧饼、面摊、包子、凉茶,头花,木簪子,面具,风筝等,还有不少马车、驴车来往,安宁仔细观察了一下,这个朝代还没出现肉丸类的吃食,油条好像暂时也没见到,还得回去仔细问下安母,要是真的没有,自己家还可以开个店。
安宁跟着安母走进了陈氏布庄,听梁氏说这家布庄的老板给的价钱最高,不像其他布庄店那样压低价格。
“梁姐姐,这次带了多少手帕过来?
咦,这是你家闺女吗?”
安宁进门还没来的及仔细观察店铺,就听到那爽朗的声音。
“陈娘子,这是小女安宁。
这次带了18个荷包,20块手帕过来,您看看您这收不收?”
安母笑着回答道。
安宁努力抬起头,看到柜台边站着一位拿着美人图案扇子的美女。
立马露出八颗牙齿,甜甜地问道:“陈娘子好!”
“哎,这小姑娘真可爱!”
夸了一句安宁后,陈娘子就拿起安母带来的手帕跟荷包观看花样跟绣工。
在这期间,安宁打量了一下布庄的布局,一楼是各种花色不一的布料,全都放在架子上,跟现代商品摆放一样,是三面环绕的。
中间放了几张带围栏的桌子,上面摆放着手帕、荷包、针线等。
二楼是用“十”字木架撑起来展示的成衣,方便楼下的顾客看到成品。
最终安母以每条手帕10文,荷包16文售出,总共488文,其中有6个荷包,8条手帕是梁氏自己的,又在布庄买了要用的针线,总共花了40文,也就是说这5天也才赚106文,平均一天21文。
安宁再一次感觉到劳动力在古代是真的不值钱。
出了布庄,安母带着安宁到济民药堂去检查伤口,大夫说伤口己经结痂好好养着就行,梁氏付了12文诊费,道了声谢就带着安宁离开了。
接着安母带着安宁来到了西市,西市全是泥砖房,规格跟东市不太一样,西市街道两边多为居民区,来往的多为行人及小商贩,还未进入西市里就远远听见了叫卖声。
走近一看,卖的菜品种比较单一,大多都是:萝卜、白菜,酸菜;卖的肉类也是常见的:猪肉,羊肉,没有见到牛肉,古代对耕牛的管控很是严格,即便是老死的牛,基本上都被酒楼和富人抢夺一空,偶尔集市上也有卖牛肉的,但能不能买到,全靠运气;卖鸡、鸭、鹅、鱼。
卖鸡蛋的比较多,还有一些卖背篓,菜篮,果苗的。
安母来到一家猪肉摊前,肥肉15文一斤,五花肉10文一斤,买了两斤肥猪肉,一斤五花肉,花了42文。
买完东西后,安母就带着安宁出了城,刚好也是辰时了,在城门口树下村长的牛车在等着,待人齐后,安母和安宁一起坐上车,安宁听着安母与同村大婶的聊天声,安宁脑袋伴随着摇晃眼睛也一点点闭上,安母看见了用一只手环抱着安宁以防她掉下牛车。
安宁在这种摇晃中慢慢靠在安母的身上睡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