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睁眼,看到还是破旧不堪的房顶,赵安宁就知道没办法回去了。
原本赵安宁是二十一世纪一个为生活努力奋斗的小职员。
她在某天一觉醒来就到了这里,还好自己是个孤儿,无牵无挂。
可惜了在现代努力赚的钱,早知道会穿越,就应该享受当下的,现在只能感慨一下。
安宁起身,打量着自己住的茅草屋,除了一张破床和简单的桌椅,几乎没什么像样的东西。
“安宁,你醒了吗?”
厨房里传来安母的声音。
是的,原身也叫安宁,是个5岁的女娃娃。
“娘,我这就来。”
安宁简单用柳枝刷了刷牙,用水洗了一下脸。
就匆忙往厨房走去。
厨房的桌子上一人一碗玉米糊糊,安宁人小,慢慢地喝着玉米糊糊,安家除了交赋税也剩不了多少粮食,为了吃饱把地里的稻谷卖了,换更多的玉米回来,一大家子是以玉米糊糊和红薯为主食,可惜玉米糊糊和红薯也吃不了多久,有时候还得到山上摘野菜,这年头能吃饱都是一种奢求,肚子的油水少得可怜,想到这些,安宁不禁怀念起现代早上吃肉包的日子。
她心里琢磨着,得想办法改善家里的生活。
如今家里这情况,仅靠种田怕是难以维持,得另寻出路。
突然,她脑海中灵光一闪,自己在现代时对美食颇有研究,何不开个小食摊呢?
今日到镇上看看,指不定有合适卖的东西,能凭借自己的厨艺,让安家的日子越来越好。
吃完早饭,安父就出发去村落上卖货了,祖父带着大伯、二堂哥到地里拔草,大堂哥在镇上做跑堂,住在镇上,一个月只有休假那三天回来。
小叔在镇上的书院,十天一休沐。
安宁哥哥走路去村学,村学离家里不远,就在村长家旁边。
祖母跟大伯母今天在家喂鸡、煮饭,中午还要送饭去给祖父他们。
大堂姐在家绣手帕。
“老二家的,今天到镇上带安宁看下头上的伤口,家里快没有油了,回来的时候买两斤肥猪肉,再买一斤五花肉,家里也好久没有买肉了,安宁摔到了头,也要补一补。”
祖母拿了五十个铜板给安母。
安母接过铜板“谢过婆母,今日安庆也休沐,正好也可以给他补补。”
安母背上背篓,背篓里放着安母、大伯母和大堂姐绣好的荷包和手帕,铜板放在腰间的荷包里,拿好东西后,安宁就跟着安母出门了。
从小溪村走到镇上需要两个小时,坐牛车也要一个小时,由于安宁人小,走不了那么远的路,因此安母带着安宁到村口坐牛车,每逢大集,村长家的牛车都会早早地等在村口,村民有需要坐车的,就要在村口等,坐满了就会出发,迟了就只能自己走路去镇上。
还好安宁跟安母今天出来得早,刚好赶上最后两个位置,坐村长家的牛车出门时天灰蒙蒙的,到了镇上天己经亮了。
安母付了两个铜板给村长,又约定好午时在城门口树下等,才带着安宁往城门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