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连载
古代言情《朱墙玉碎续篇江南烟雨觅残章》是大神“深邃人生”的代表桑麻苏锦薇是书中的主精彩章节概述:小说《《朱墙玉碎》续篇江南烟雨觅残章》的主要角色是苏锦薇,桑麻,织这是一本古代言情,大女主,古代小由新晋作家“深邃人生”倾力打故事情节扣人心本站无广欢迎阅读!本书共计73201章更新日期为2025-07-27 22:31:56。目前在本完小说详情介绍:《朱墙玉碎》续篇江南烟雨觅残章
主角:桑麻,苏锦薇 更新:2025-07-28 10:15:58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第二十六章:拙政园深闻旧谣江南的梅雨季总是来得缠绵,拙政园的听雨轩前,
青苔已爬满了九曲桥的石阶。苏锦薇临窗坐着,看丫鬟晚晴将新采的桑芽放入青瓷茶洗,
水面浮起的绒毛让她想起二十年前在镇国侯府库房里见到的那团蛛丝——同样的纤细,
却都曾缠绕着生死之谜。"夫人,隔壁徐府又来送礼了。"晚晴将一个描金漆盒放在案上,
盒里是两对珍珠耳坠,样式却与李太后当年赏给李才人的如出一辙。苏锦薇拿起耳坠对着光,
只见珍珠孔道里隐约有血丝般的纹路,正是西域"泣珠"的特征。"徐府最近很是殷勤。
"萧景渊从书案后抬起头,他正在临摹《京畿桑麻图》,墨汁在宣纸上晕开的痕迹,
像极了当年玄武门地砖下渗出的血。自他们迁居江南,苏州知府便三天两头派人送礼,
尤以城东徐府最为频繁。"何止殷勤,"苏锦薇用银簪挑开耳坠的珍珠,
里面果然滚出半粒黑色药丸,"这是'牵机引'的解药,徐府怎会有这东西?
"当年柳老夫人中此毒时,解药只在西域黑市出现过,
如今却堂而皇之地进了江南士族的妆奁。晚晴突然指着漆盒底部:"夫人快看!
"只见盒底用朱砂画着半朵并蒂莲,正是先皇后密道里血砖的标记。
苏锦薇猛地想起凌霜临走时留下的残卷,里面提到"当以桑麻为甲,织锦为盾",
难道这徐府与当年的双鲤堂余党有关?"夫君,你可记得徐府的来历?
"她将药丸递给萧景渊,见他指尖触到药粒时猛地一颤。"徐府祖上是永乐年间的织造太监,
"萧景渊将药丸放入瓷瓶,"但我听说,现任家主徐文远曾在西域经商二十年,
半年前才突然回乡。"西域、牵机引、并蒂莲......这些线索像蛛丝般缠绕,
让苏锦薇想起周妈死时紧握的半片衣角——那布料的水波纹路,与徐府送来的锦缎一模一样。
就在此时,门外传来念安的笑声,她牵着一个锦衣少年走进来,
手里举着只五彩风筝:"母亲,这是徐府小公子徐明轩,他说会扎会飞的双鱼风筝!
"少年约摸十三四岁,眉眼间带着江南士族的温润,却在看到苏锦薇腕上的双鱼玉镯时,
瞳孔骤然收缩。萧景渊不动声色地挡在苏锦薇身前,却听徐明轩躬身一揖,
声音清朗:"晚辈见过萧将军、安国夫人,家父仰慕二位已久,特命晚辈送来请柬,
明日府中设宴,望二位赏光。"请柬是用桑皮纸做的,边缘绣着细密的双鱼纹。
苏锦薇接过请柬,
指尖触到纸背的暗纹——那是先皇后血书中提到的"朱墙碎"三个字的笔画。她看向萧景渊,
见他微微点头,知道他也发现了端倪。"既如此,便替我们多谢令尊。
"苏锦薇将请柬放在案上,看着徐明轩与念安跑向花园,
忽然想起新帝临行前的叮嘱:"江南水网密布,最易藏污纳垢,爱卿此去,
权当替朕看顾东南。"次日赴宴时,苏锦薇特意戴了先皇后赐的珊瑚钗,
钗头的红珊瑚在徐府的水榭里格外醒目。徐文远穿着杭绸长衫,
眼角的皱纹里嵌着西域风沙的痕迹,见他们进来,立刻起身相迎:"将军与夫人肯屈尊寒舍,
真是令蓬荜生辉。"宴席设在临湖的水阁,湖面上漂着无数荷灯,灯上都画着双鱼图案。
苏锦薇留意到,侍女们端菜时,袖口都绣着极小的并蒂莲。酒过三巡,
徐文远忽然叹了口气:"说起来,徐某与安国夫人还是同乡呢,都出自杭州苏家。
"苏锦薇握杯的手一顿——她母亲娘家确实在杭州,但从未听说过有徐姓亲戚。
徐文远仿佛没看见她的惊讶,继续道:"令堂当年在江南名动一时,尤其是她绣的双鱼锦,
可惜......"他话锋一转,指着湖中的荷灯,"听说夫人在京中推广桑麻,
真是巾帼不让须眉。"萧景渊放下酒杯,直视着徐文远:"徐先生在西域经商多年,
可曾见过一种叫'泣珠'的珍珠?"徐文远端酒的手微微一抖,随即笑道:"将军说笑了,
徐某不过是做些丝绸生意,哪见过什么奇珍异宝。"他拍了拍手,立刻有歌女上来弹奏琵琶,
曲调竟是当年先皇后最喜欢的《霓裳羽衣曲》。苏锦薇看着歌女腰间的双鱼玉佩,
突然想起凌霜留下的残卷——那半片胭脂字迹的背面,似乎也有这样的玉佩压痕。
她借口更衣,让晚晴跟着歌女,自己则绕到水阁后面,只见假山石缝里嵌着半块血砖,
砖上的并蒂莲图案已被磨得模糊。"夫人,歌女去了后院的柴房!"晚晴匆匆跑来,
脸上带着惊色,"我听见她在哭,
说什么'对不起先皇后'......"苏锦薇立刻绕到柴房,推开虚掩的门,
只见歌女跪在一幅残破的双鱼绣像前,
手里拿着支断簪——正是当年福安公公自尽时掉落的那支。歌女听到动静,猛地回头,
脸上的脂粉已被泪水冲花,露出额角的月牙形疤痕。
"你是......先皇后的贴身侍女月牙?"苏锦薇想起先皇后密道壁画里的侍女像,
那月牙形疤痕如出一辙。歌女浑身一颤,连连磕头:"夫人饶命!奴婢当年假死逃生,
只想守着先皇后的绣像......"她指着绣像下的木匣,
"这里面是先皇后未完成的《桑麻经纬图》,徐文远逼奴婢交出来......"就在此时,
柴房的门突然被撞开,徐明轩举着烛台站在门口,脸上再无半分温润,
眼中闪烁着疯狂的光:"原来在这里!"他身后的徐文远冷笑着举起匕首,刀刃上泛着青芒,
正是当年莫天阳用过的毒刃。第二十七章:桑麻图里藏兵符柴房的梁木在烛火中噼啪作响,
徐明轩一脚踢翻木匣,《桑麻经纬图》散落一地。苏锦薇趁机将断簪揣入袖中,
见图纸上用金粉画着江南的桑田水系,却在太湖流域标着密密麻麻的红点,
像极了军营的布防图。"先皇后当年哪里是在画桑麻,分明是在绘兵图!
"徐文远捡起一张图纸,上面的桑树叶脉络竟组成了兵器图谱,"莫天阳死前说过,
先皇后藏了一支奇兵在江南,信物就是这《桑麻经纬图》!"萧景渊突然从梁上跃下,
佩刀劈开徐文远的匕首:"难怪你急着找图,原来是想借先皇后的名义谋反!
"他在赴宴前就觉得不对劲,特意让双鲤堂的旧部埋伏在徐府周围。徐明轩见状,
抓起一把图纸扔向烛火:"烧了它!谁也别想得到!"火焰舔过图纸,
竟显出用密蜡写的字:"戊时三刻,双鱼渡口,兵符现。"苏锦薇猛地想起凌霜留下的残卷,
上面"朱墙碎"三字的笔画,正好构成双鱼渡口的地形图。"夫君,快走!
"她踢翻柴房的水缸,用湿帕捂住口鼻,拉着月牙冲出火场。
身后传来徐文远的嘶吼:"抓住他们!不能让兵符落入萧家人手里!
"双鱼渡口的芦苇荡在月光下泛着白芒,苏锦薇按照图纸上的标记,
在第三丛芦苇下摸到一块凸起的青石。当她将双鱼玉镯按在石面上时,
竟听到齿轮转动的声响,水下缓缓升起一个铁盒。"这是先皇后的'桑麻兵符'。
"月牙跪在水边,泪水滴在铁盒上,"当年先皇后料到京城会有变,
特意训练了一支由江南织工组成的奇兵,兵符就藏在这桑麻图里。"铁盒打开,
里面并非虎符,而是一卷用桑皮纸做的织锦,上面用五彩丝线绣着江南的桑田,
每朵桑花里都嵌着一枚铜扣。萧景渊拿起织锦,突然明白:"这是调兵的密码,
每颗铜扣对应一个织工营!"就在此时,芦苇荡里突然射出无数火箭,
徐文远带着家丁包围了渡口,他手里举着半卷燃烧的《桑麻经纬图》,狂笑道:"萧景渊,
把兵符交出来!不然我就烧了这整片芦苇荡!"苏锦薇将织锦护在身后,
看着远处双鲤堂的信号灯在湖面闪烁——那是凌霜临走前留下的暗语,只要点燃三盏红灯,
附近的双鲤堂旧部就会赶来。她对萧景渊使了个眼色,突然将织锦抛向空中:"你想要,
就自己来拿!"织锦在月光下展开,桑花图案闪烁着诡异的光。徐文远果然中计,
纵身跃起去抓织锦,却不知苏锦薇在织锦边缘涂了西域的"迷魂香"。他刚碰到织锦,
便惨叫一声倒在船上,家丁们见状纷纷后退,不知如何是好。"先皇后的东西,
岂是尔等叛贼能碰的?"萧景渊收起织锦,双鲤堂的快船正好赶到,将徐文远等人一网打尽。
月牙跪在船头,望着京城的方向泣不成声:"先皇后,
您的心血没有白费......"回到拙政园时,天边已泛起鱼肚白。
苏锦薇将织锦交给萧景渊,看着上面细密的针脚,
忽然想起先皇后血书中的话:"当以桑麻为甲,织锦为盾。"原来她早就知道,
真正的力量不在于刀光剑影,而在于将民生与军事融为一体的智慧。"母亲,
"念安揉着眼睛跑出来,手里拿着徐明轩送的双鱼风筝,"徐小公子为什么被官兵抓走了?
"苏锦薇蹲下身,替女儿理好鬓发,轻声道:"因为他做错了事,好孩子是不能撒谎的。
"她看着风筝上的双鱼图案,想起新帝推行的桑麻新政,忽然觉得,
先皇后用一生守护的理想,终于在江南的烟雨中,开出了最坚实的花。这日午后,
新帝的密使抵达拙政园,带来了凌啸天的亲笔信。信中说京中已查明徐文远是莫天阳的外甥,
当年窃取先皇后密档未遂,如今想借桑麻兵符谋反。
密使还带来了新帝的口谕:"桑麻兵符暂由萧将军保管,待天下大治,再归田卸甲。
"苏锦薇看着窗外的桑田,雨后的桑叶上滚动着水珠,像极了先皇后血书中未干的泪痕。
她知道,朱墙内的争斗或许永远不会停止,但只要这桑麻织就的民生之网还在,
那些碎裂的玉璧,终将在岁月的土壤里,孕育出新的生机。而她和萧景渊的故事,
也将随着这江南的烟雨,继续在桑麻的经纬中,编织出属于大周朝的太平华章。
第二十八章:旧符新织太平锦桑麻兵符的风波平息后,
江南的织工们自发在双鱼渡口立了块石碑,上面刻着"经纬安民"四字。
苏锦薇每次路过石碑,都会想起月牙说的话——先皇后当年训练织工营时,
曾教他们"左手持梭,右手握剑,织得锦缎,守得家国"。"夫人,京里来的商队说,
新帝要举行桑麻大典了。"晚晴将刚收的桑茧放入竹匾,茧子在阳光下泛着珍珠般的光泽。
自徐文远事件后,江南的织户们更加感念苏锦薇的恩德,纷纷将最好的蚕茧送来劝农署。
萧景渊从书房出来,手里拿着新帝的诏书:"皇上让我们进京参加大典,
还说要将桑麻兵符的织锦图样刻在国子监的碑上。"诏书的末尾,
新帝用朱笔写了句小字:"先皇后若泉下有知,当慰民生已如织锦。"进京的马车上,
网友评论
小编推荐
最新小说
最新资讯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