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无声的战场临渊一中的图书馆顶层,静得能听到灰尘落地的声音。
午后的阳光透过巨大的落地窗,在地板上切割出明亮的光斑。这里不是普通的阅览区,
而是被称为“静思堂”的地方,学校真正顶尖学霸的聚集地。靠窗的角落,
一场无声的较量正在进行。林枫,高二1班的学习委员,年级排名雷打不动的第一,
手指修长而稳定。他轻轻推了推鼻梁上的金丝眼镜,目光如扫描仪般掠过面前的棋盘。
这不是象棋,也不是围棋,而是一张铺开的、写满了复杂变量的数学竞赛模拟卷。
他的笔尖在草稿纸上飞速移动,发出沙沙的轻响,像春蚕啃食桑叶,精准而高效。
每一步推导都严谨得如同教科书,逻辑链条清晰分明。他的对手,是高一3班的陈默。
一个刚入学半年,就以其不可思议的解题方式搅动了整个年级格局的名字。陈默几乎不听课,
大部分时间都在睡觉,或者看着窗外发呆。但现在,他坐得笔直,
眼神聚焦在试卷的最后一题上,那是一种近乎真空的专注。他没有动笔。只是看着。
眉头微微蹙起,
右手无意识地转动着一枚磨得光滑的黑色棋子——那是他从旁边闲置的围棋桌上顺手拿来的。
围观的有五六个人,都是静思堂的常客,此刻连呼吸都放轻了。
他们看着林枫已经完成了前三道大题,步骤完美得令人窒息。而陈默的卷子,除了名字,
一片空白。“他在干什么?”一个女生忍不住用气声问旁边的男生。男生摇摇头,
眼神里全是困惑和一丝敬畏。他们见识过陈默的厉害,
那是一种完全不同于林枫的、近乎野蛮的思维爆破。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林枫写完了第四题,
开始向最后的堡垒发起进攻。他的额角渗出了细密的汗珠,这道题远超高考难度,
甚至触摸到了大学竞赛的水平。突然,陈默动了。他拿起笔,不是从第一题开始,
而是直接翻到试卷背面,在那片巨大的空白处,落下笔尖。他没有写步骤。没有“解:”,
没有“设X为……”,没有繁琐的推导。直接就是一个奇怪的图形,
像是一个扭曲的莫比乌斯环,旁边标注了几个简洁到极致的符号和数字。
然后是一连串行云流水般的计算,跳跃性极大,仿佛省略了所有中间环节,直奔答案。
笔尖划过纸张的声音急促而连续,带着一种奇异的节奏感。不到三分钟,他停笔了。
几乎在同一时间,林枫也写完了最后一步,长长吁了口气。他对自己这次的发挥相当满意,
尤其是在有人“竞争”的压力下。他抬起头,看向陈默,恰好看到陈默放下笔,
将那张画着奇怪图案的卷子推到一边,然后又拿起了那枚黑色棋子,在指间翻转。
林枫的心微微一沉。那种表情他见过,不是如释重负,
而是……一种解决了小麻烦之后的平淡,甚至有点意兴阑珊。
担任裁判的高三学长拿起两人的卷子。他先看了林枫的,频频点头,
用红笔在上面打了几个勾,最终在得分栏写下了一个惊人的高分:148。
围观者发出低低的惊叹。满分150,扣掉的2分估计是某处步骤分,即便如此,
也堪称完美。学长拿起陈默的卷子,愣住了。他反复看了几遍那道“答案”,
又对照了一下标准答案附带详细步骤有十几行,眉头紧紧锁在一起。
他尝试着去理解陈默那跳跃的思维,那些被省略的逻辑环节,似乎在脑中艰难地补全。最后,
他抬起头,表情复杂地看了陈默一眼,在得分栏写下:150。“为什么?”林枫脱口而出,
声音在寂静的图书馆里显得有些突兀。他不是质疑,而是真的无法理解。那张卷子,
除了最后一题,前面全是空白!学长把陈默的卷子推过来。“最后一题,答案完全正确。
而且……”他顿了顿,“他用的方法,比标准答案至少简化了七步,直接抓住了核心变换。
严格来说,这不能算错,只是……不符合常规阅卷标准。但按我们之前的约定,
只看结果和正确性,他赢了。”林枫看着那张卷子,看着那个古怪的图形和天书般的符号。
他试图去理解,却发现自己的思维完全无法跟上那种跳跃。
一种冰冷的、陌生的感觉攫住了他。他第一次发现,
原来世界上真的存在一种他无法通过努力和规范去掌握的东西。陈默似乎对分数毫无兴趣,
他已经站起身,把棋子放回围棋盒,双手插兜,慢悠悠地向门口走去,
仿佛刚才的一切与他无关。阳光在他身后拉出长长的影子,掠过林枫僵硬的身体。
林枫的手指无声地收紧,握住了那支还残留着体温的笔。
第二章:非对称性较量数学办公室里的气氛有些凝重。
林枫和陈默并肩站在班主任兼数学竞赛教练李老师的办公桌前。
李老师是个四十多岁、头发稀疏的中年男人,此刻正用力揉着太阳穴,
面前摊着两张截然不同的试卷。“陈默,”李老师叹了口气,“我知道你厉害,
但这是模拟考试,不是玩解谜游戏。你前面三题空白,就算最后一题满分,总分也只有50!
高考怎么办?正规竞赛怎么办?步骤分要不要了?”陈默看着窗外树枝上跳动的麻雀,
没说话。“还有你,林枫。”李老师转向他,“148分,非常漂亮,无可指摘。但是,
”他敲了敲陈默的卷子,“你能看懂他这个吗?”林枫沉默了一下,
诚实回答:“不能完全看懂。他的思路很……奇特。”“不是奇特,是危险!
”李老师加重了语气,“他是在走钢丝!这次运气好,抓住了关键,下次呢?
数学需要的是严谨和扎实!林枫,你的路子才是正途。”林枫没有说话。
他知道老师说的是对的,是为了陈默好,也是为了公平。
但那句“你的路子才是正途”像一根细刺,扎在他心里。正途,意味着可以模仿和学习,
但似乎也意味着……存在天花板。“这样吧,”李老师做出了决定,“下个月的市数学竞赛,
我们学校有两个名额。原则上,应该给模拟考前三名。陈默,你的成绩不够格。
但是……”他看到陈默依旧没什么反应,而林枫却微微皱起了眉头。“我给你一个机会。
”李老师对陈默说,“我这里还有一道备选题,比卷子最后那道更难。你现在做,
如果能用‘标准步骤’做出来,并且我能看懂,名额就给你。”这是一种折衷,
也是一种规训。陈默终于把目光从窗外挪回来,看了一眼题目,点了点头。
林枫开口:“李老师,我可以一起做吗?”他想亲眼看看,在“标准”的要求下,
陈默会如何应对。李老师有些意外,但还是同意了。纸张铺开,计时开始。
林枫立刻进入状态,解析题干,寻找已知条件,尝试建立数学模型。
这是一道组合数学与数论结合的难题,迂回曲折。陈默再次陷入了沉默。这一次,
他的手指没有转动棋子,而是轻轻在桌面上敲击着,发出极有规律的轻微哒哒声,
眼神空洞地望着天花板,仿佛神游天外。五分钟过去了,林枫刚刚理清第一条思路。
陈默忽然拿起笔,开始书写。不再是鬼画符,而是工整的、一步一步的推导。逻辑严密,
环环相扣,甚至比标准答案预设的步骤更加简洁和优美!他写得不快,但极其流畅,
没有任何停顿和涂改,仿佛答案早已在他脑中完整呈现,现在只是照抄出来。二十分钟,
陈默停笔,推了过去。林枫的推导,才刚刚进行到一半。他看着陈默那整洁的解答过程,
一种无力的感觉再次涌上。不仅仅是因为速度,更是因为那种轻松写意。
对方似乎可以在“天才的跳跃”和“学霸的严谨”之间随意切换,而自己,
却只能坚守后者这一条路。李老师看着陈默的解答,脸上的表情从严肃到惊讶,
再到一丝无奈的赞赏。“好吧,”他放下试卷,“名额是你的了。陈默,答应我,
比赛时至少把步骤写清楚。”陈默“嗯”了一声,又恢复了那副对一切漠不关心的样子。
走出办公室,走廊里空无一人。“等一下。”林枫叫住了前面的陈默。陈默停下脚步,
回过头,眼神里带着询问,依旧没有什么情绪。“市竞赛,我会赢你。”林枫看着他的眼睛,
一字一句地说。这不是挑衅,而是一个陈述,一个对自己目标的确认。陈默静静地看着他,
几秒钟后,只是淡淡地说:“哦。”然后转身走了。林枫站在原地,第一次感觉到,
原来“无视”比“轻视”更让人难受。那个“哦”字,仿佛在说“那件事我知道了,
但和我没关系”。他深吸一口气,握紧了拳头。必须更努力,必须找到方法,
必须理解那种思维。他转身向图书馆走去,步伐坚定。这场非对称的较量,他绝不会认输。
第三章:迷雾与微光市数学竞赛的结果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林枫,一等奖,分数位列前三甲。
他的答卷堪称范本,条理清晰,步骤严谨,引来阅卷老师的一致好评。陈默,没有成绩。
他在考场上睡着了。据监考老师说,他写完了名字和准考证号后,发了一会儿呆,
然后就趴在桌上,直到考试结束前半小时才被叫醒。他用了二十分钟答完了所有题目,
但最终因为前面超过三分之二的考试时间在睡觉,被视为违规,取消了成绩。消息传回学校,
一片哗然。李老师气得脸色发青,在办公室里拍了桌子。同学们议论纷纷,有惋惜,有不解,
更多的是对陈默那种散漫态度的指责。“我就说吧,他那种人靠不住!” “太不负责任了!
白白浪费了一个名额!” “还是林枫厉害,稳扎稳打。”林枫听到消息时,正在刷题。
笔尖在纸上停顿了一下,留下一个小小的墨点。他没有感到高兴,
反而有一种一拳打在棉花上的郁闷。他期待的正面较量,以这样一种荒唐的方式流产了。
但他没有时间纠结。竞赛之后,
是更繁重的学业和新一轮的选拔——全国高中生科技与创新大赛。这是一个综合性的赛事,
含金量极高,涉及项目策划、研究、实践和团队协作。学校非常重视,要求以小组形式参加。
自由组队。林枫几乎是立刻就被包围了。各个班级的尖子生都希望能和这位“学神”组队。
他很快组建起一个强大的团队:编程高手、物理奇才、文案能手。
他们计划做一个基于人工智能的学习效率优化系统,思路清晰,前景广阔,
非常符合林枫一贯的务实风格。名单提交前,林枫鬼使神差地去了一趟静思堂。陈默果然在,
还是那个靠窗的角落,但这次他没有睡觉,也没有看窗外。
他面前摊着一本厚厚的、似乎是关于神经生物学的英文原版书,
旁边扔着几张涂鸦般的草稿纸,上面画着类似神经网络的复杂图案,还有一些物理电路图。
林枫走过去。“科技创新大赛,你参加吗?”陈默抬起头,眼神有些焦距不清,
好像刚从某个深奥的世界里被拉回来。他摇了摇头。“没有队伍?”林枫问。其实他知道,
以陈默的孤僻和“不靠谱”的名声,很难有人会邀请他。陈默点了点头。
“为什么不做点什么呢?”林枫忍不住问,“你的想法……很特别。”他艰难地承认这一点。
陈默沉默了一下,指了指桌上的书和草稿纸,又摇了摇头,似乎觉得解释起来太麻烦,
或者认为林枫无法理解。一种挫败感再次袭来。林枫深吸一口气,
做出了一个自己都觉得冲动的决定:“我的队伍还有一个位置。你来不来?
”团队里的成员听到这个消息后,几乎一致反对。“林枫,你疯了?他市竞赛都睡觉!
” “我们需要的是靠谱的队友,不是一个定时炸弹!” “他的思维太跳脱了,
根本没法合作!”林枫力排众议:“我们需要的是突破性的想法。我们的项目虽然稳妥,
但缺乏亮点。他的思维或许能带来惊喜。”他其实没有把握,但他隐隐觉得,错过这次机会,
他或许永远无法触及陈默那个世界的边缘。最终,大家勉强同意,
但约法三章:陈默可以提供想法,但必须接受团队的质询和可行性论证,不能天马行空。
第一次团队会议,陈默迟到了十分钟。他听完林枫关于AI学习系统的项目介绍,没有说话,
手指在桌面上无意识地画着圈。“你觉得呢?”林枫问。“效率提升,”陈默开口,
声音有些沙哑,“边际效应。很多人做。”这是他对这个项目的第一句评价,
直接指出了核心问题:类似项目很多,提升空间有限。“那你的想法?
”编程高手有些不耐烦地问。陈默拿起一支笔,在白板上画了一个简单的大脑轮廓,
然后在旁边写下了几个关键词:“睡眠”、“记忆”、“编码”、“外部***”。
“睡眠记忆固化……经颅微电流***……”他断断续续地说着一些术语,
“靶向强化……替代重复学习……”团队成员面面相觑,听不懂。林枫的心脏却猛地一跳。
他瞬间明白了陈默想做什么!他想绕过传统的学习重复过程,
直接在大脑记忆形成的睡眠阶段进行干预,通过精准的微电流***,强化记忆痕迹!
这想法太大胆,太超前,甚至有点……危险!“这不可能!”物理奇才首先反对,
“电流***的参数怎么确定?安全性怎么保证?这需要大量的神经科学和医学实验支撑!
”“而且这听起来像邪术!”文案能手表示担忧。陈默不再说话,只是看着林枫。
林枫的大脑在飞速运转。风险极大,伦理问题敏感,几乎不可能在高中阶段实现。
但是……如果只是做一个极简化的、安全阈值内的模拟验证呢?不需要真正作用于人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