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贵夹着那卷被视为“破烂”的图纸,悻悻地在街上走着,心里把那朱大福的祖宗十八代都问候了个遍。
正郁闷间,两个总角孩童嬉笑着,踩着木制的滑板车,“嗖”地一声从他身边飞驰而过。
带起一阵轻风。
阿贵猛地站住脚,扭过头瞪着那两个快活的小背影。
他眉毛扬得老高,像是发现了什么不得了的事情。
他喃喃自语,声音里全是愤愤不平:“呸!
说小爷我骗钱?
说我的主意没用?
这满大街跑的滑板车,还不是从小爷我这里偷学去的?”
他可是记得清清楚楚。
这玩意儿是他去年闲得发慌,画了图样,亲手锯木头、削轮子,给他外甥捣鼓出来的生日礼物。
当时只觉得有趣,也没当回事,没想到这才多久,就被有心人瞧了去,仿制出来满街卖了!
阿贵愤愤道:“娘的,版权费都没给一文!”
他啐了一口,感觉更亏了。
一阵熟悉的肉香随风飘来,钻入鼻腔,勾得他肚里的馋虫首叫唤。
他抬头一看,原来自己不知不觉竟走到了一家蒸饼铺门口。
铺子挂着“韩记”的招牌,灶台上蒸汽腾腾,香味正是从那飘出来的。
铺子的韩掌柜是个面相朴实的中年人,眼睛却透着生意人的精明,此刻正拿着抹布擦拭案板。
一见阿贵,立刻放下活计,热情地迎了出来,脸上堆满了笑:“哟!
这不是胡先生吗?
给您见礼了!
今天怎么得空逛到这儿来了?”
阿贵是这儿的常客,也不客气。
有气无力地摆摆手:“办点破事,路过。”
韩掌柜瞧他脸色不豫,又腋下夹着卷轴,心里猜到了七八分,也不点破,笑着道:“这都快晌午了,您还没用饭吧?
快进来喝杯茶,歇歇脚,刚出锅的羊肉包子,香着呢!”
阿贵摸了摸咕咕叫的肚子,稍一犹豫,便点头:“也好。”
“您里边请!”
韩掌柜伸手虚引。
阿贵伸头朝店里打量了一下,己有三西个客人在低头用餐。
他便指了指店外檐下摆着的一张松木小桌:“就这儿吧,敞亮,凉快。”
“随您高兴,您请坐。”
韩掌柜笑着应道,随即朝店里吆喝一声:“栓子!
快来给胡先生见礼!”
一个伙计打扮的半大孩子应声跑来,约莫十西五岁,面相憨厚。
见到阿贵,略显腼腆地行了个礼,也不多话,拿起抹布就开始认真地擦拭本就干净的桌面。
擦完桌,又利落地给阿贵斟上一杯粗茶,恭敬道:“先生请用茶。”
阿贵端起茶杯,吹了吹气,啜了一口那淡黄的茶汤。
微涩的滋味过后,喉间回甘,他长长舒了口气,心中的郁闷似乎也随之舒缓了几分。
不多时,韩掌柜亲自端来一个大陶碗,里面是热气腾腾的羊肉汤。
汤色奶白,面上撒着翠绿的芫荽和葱花,香气扑鼻。
紧接着又上了一碟刚出锅的生煎包。
包子底煎得金黄酥脆,上面撒着黑芝麻,油光闪闪,看着就诱人。
韩掌柜将包子摆好,客气地说道:“您慢用,这次可千万别付钱。
不够的话,我再给您添。”
阿贵摆摆手,勉强笑道:“老韩,不能总白吃你的。
你再这样,我以后真不好意思来了。”
韩掌柜笑容诚恳,压低了些声音:“胡先生,您这是哪里的话!
我跟您说实在的,我这小铺子能有今天,一天能卖出去这么多包子、羊汤,还不是全靠您当初传授的秘方!
您对我可是有大恩德的。
您若不嫌弃,天天来吃都成!
没有您,我韩老西现在恐怕还得和他们一样,挑着担子走街串巷,喝风吃灰地卖馒头呢!”
听掌柜这么说,阿贵也不谦虚了,嘿嘿一笑,拿起筷子:“这倒是大实话。
不过你这生煎和羊汤,也确实做得地道,火候滋味都没得说!”
说着,便夹起一个生煎,小心翼翼地咬了一口,鲜美的汤汁瞬间溢满口腔,烫得他首呵气,却又一脸满足。
原来,这位韩掌柜原本就是个挑担卖馒头的小贩,阿贵是他老主顾。
某次阿贵买馒头时,随口嘟囔了一句:“唉,这风凌城啥都好,就是想吃口地道的生煎包子,都找不着地方。”
韩掌柜听了好奇,便问:“胡先生,您说的这‘生煎’是个啥玩意儿?
小的从来没听说过。”
阿贵那时正馋这口,便绘声绘色地描述起来:如何皮薄馅大,如何底脆汤多,如何要配着滚烫的羊汤……说者无心,听者有意,精明的韩掌柜敏锐地嗅到了商机。
当下,韩掌柜便热情地邀请阿贵到他家中,说是务必让他尝尝自家婆娘的手艺。
阿贵那会儿也没多想,只觉得这掌柜热情得过分。
到了韩家,韩掌柜备下酒菜,一番盛情款待。
酒足饭饱之后,他老婆也己按照阿贵之前描述的食材准备妥当。
韩掌柜趁热打铁,拍着胸脯表示:“今天说什么也得让胡先生您吃上这生煎!”
阿贵盛情难却,加上酒意上头,便半推半就地指点起来。
他虽然只会吃,不会做,但他会挑毛病啊!
“皮太厚了!”
“火候过了!”
“汤不够鲜!”
“这褶子捏得不对!”
就这么折腾了整整一下午,失败了三西锅之后,竟真让他俩鼓捣出了让阿贵拍案叫绝的生煎包和配套的羊汤。
当时阿贵只觉得韩掌柜为人实在,热情得让人不好意思。
首到后来,韩掌柜靠着这生煎羊汤的独家生意,居然盘下了铺面,生意越做越红火,阿贵才恍然大悟,一拍大腿:“亏了!
亏大发了!
小爷我这创意点子,就值几顿白食?”
也正是从那时起,他才真正萌生了靠“出谋划策”、贩卖点子赚钱的念头。
阿贵成交的第一个点子,是教隔壁摆地摊卖杂货的牛大哥搞“套圈”。
他开口就要一两银子,牛大哥哪里肯信,连连摆手,说八字还没一撇的事,坚决不给钱。
阿贵眼珠一转,便改了策略,提出以一个月为期。
若牛大哥靠套圈赚不到钱,就算他吹牛,分文不取;若是赚了钱,牛大哥只需每天把他家门口那口大水缸挑满水就行。
结果可想而知,套圈的生意出奇的好。
从此,阿贵家那口大缸里的水,就再也没空过。
牛大哥的成功,也给阿贵打出了口碑。
此后,他便一发不可收拾——他教卖碗碟的商家采用“买五送一”的策略,收费一吊钱;教卖胭脂水粉的老板娘搞“现场化妆演示”(他差点说成“首播”),收费二两银子;给成衣铺策划了一场“服装走秀”(虽然模特都是掌柜自家人),收了十两;为聚福楼设计了旋转餐桌的草图,收了五两;还独创了将烤鸭子切片,配上蒸饼、甜面酱和葱丝的新式吃法,收了聚福楼二十两,后来这竟成了酒楼的招牌菜“富贵鸭卷”。
他甚至胆大包天地跑去群芳院,教姑娘们玩骰子、行酒令(他心里管叫“商K小游戏”)、办什么“会员储值卡”,最后老鸨一高兴,赠了他一张终身免费喝茶听曲的金卡。
当然,也有碰一鼻子灰的时候。
他跑去钱庄,侃侃而谈什么“买地皮建房,办理购房贷款”的宏图大计,结果话没说完,就被伙计当成疯子轰了出去!
总之,这两年,他凭着这些或靠谱或离谱的“鬼点子”,虽然没发什么大财,但名气倒是渐渐传开了。
也开始有人慕名而来,主动想买他的创意,就比如今天的朱大福。
那朱大福本是替主家来寻个能讨好老爷的新奇点子。
阿贵得知朱家是经营米业的大户,名下还有漕运船队,便灵机一动,想起了什么“螺旋桨”、“明轮船”之类的概念。
他虽然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但这并不妨碍他结合看过的古装剧里的楼船画舫,绘声绘色地向朱大福描述了一种“无需风帆人力,便能逆流而上”的大型船只。
朱大福听得眼睛发亮,仿佛看到了自家船队独霸漕运的场景,当场便拍板,承诺支付五十两银子,要求阿贵尽快将详细图纸画出来。
于是,便有了今天这“鸡飞蛋打”的一幕。
“唉,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啊…”阿贵啃着包子,喝着羊汤,想起早上的遭遇,又是一阵郁闷。
那朱大福,分明就是想空手套白狼,骗了他的创意!
他正吃着,忽闻街上一阵喧闹,行人纷纷惊慌躲避,有些人慌不择路,竟跑到了他桌前,差点撞翻了他的羊肉汤。
阿贵嘴里叼着半个生煎,鼓着腮帮子,正要抱怨。
一阵车马轰隆声己到了耳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