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库内,死亡的倒计时在冰冷的电子音中无情跳动。
**00:00:47****00:00:46**“剪线!
救人!”
沈心几乎是吼出来的,她己经从工具包里拿出了便携式排爆剪,就要冲上去。
“不行!”
陆知言的声音斩钉截铁,一把按住她的肩膀,力道之大让沈心一个趔趄。
他的眼睛如同最精密的扫描仪,飞速地审视着林薇全身、椅子以及周围那个粉笔图案。
“这是一个心理陷阱。
红线、蓝线,甚至这个发射器本身,都可能是幌子。
真正的杀招不在这里。”
“可是没时间了!”
沈心看着屏幕上不断减少的数字,急得眼眶发红。
“时间……”陆知言猛地抬头,目光如电,射向仓库高处那些破旧的、指针早己停摆的挂钟,“‘沉默的钟表’……不是指博物馆那座!
是指这里!”
他瞬间明白了。
凶手不是在玩物理拆弹的游戏,他是在玩心理,玩仪式感。
整个仓库,就是一个巨大的、沉默的钟表盘!
“沈心!
计算!
以林薇的椅子为钟表中心,仓库大门方向为12点!
找出3点钟方向、半径5米内的区域!
快!”
陆知言的语速快得像子弹。
沈心虽不明所以,但基于对陆知言刚刚建立起的信任和自身的专业素养,几乎是本能地执行。
她迅速目测方位,一个箭步冲向陆知言所指的区域——那里堆着一摞废弃的木质货箱。
**00:00:15****00:00:14**陆知言也冲了过去,两人不顾一切地扒开那些散发着霉味的木箱。
在木箱底部,赫然藏着一个老式的、需要上发条的铁皮闹钟,闹钟的铃铛被拆掉,连接着几根导线和一个用塑料包裹的块状物——那才是真正的炸弹!
而闹钟的指针,正颤巍巍地走向12点整的位置!
**00:00:05**没有时间思考,陆知言猛地扯断连接闹钟机芯的导线!
“嘀——”倒计时的电子音戛然而止。
仓库里陷入一片死寂,只有两人粗重的喘息声。
冷汗,这时才后知后觉地从沈心的额角滑落。
她看着地上那个被破坏的简陋炸弹,又看了看不远处依旧昏迷的林薇,一种劫后余生的虚脱感席卷而来。
几分钟后,刺耳的警笛声由远及近,王建国带着大批警力和拆弹专家赶到了现场。
当他们看到现场的情况,尤其是那个被找出来的真实炸弹时,所有人的脸色都变了。
林薇被迅速抬上救护车,生命体征平稳,但受到了严重惊吓和药物影响,需要时间恢复。
“妈的!
这群疯子!”
王建国看着被拆弹专家小心收起的爆炸物,心有余悸地骂道,“陆教授,沈心,这次……多亏你们了。”
他的态度彻底转变,之前的那点疑虑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后怕和绝对的信任。
陆知言却没有丝毫放松。
他蹲在那个被破坏的闹钟前,戴着沈心提供的取证手套,仔细检查着。
“不是专业的军用或工业炸药,”拆弹专家初步判断,“是自制的黑火药混合物,威力有限,但近距离足以致命。
引爆装置很粗糙,但这个闹钟改装得很巧妙,利用了机械计时,屏蔽了我们的电子探测。”
陆知言轻轻拿起那个闹钟,翻转过来。
在闹钟的底部,刻着一行细小的、几乎难以察觉的字:**“时间从不言语,却回答所有问题。
——致解出谜题的陆知言先生。”
**又是他!
那个“观测者”!
他不仅预判了陆知言能找到这里,甚至预判了他能识破第一个信号发射器的陷阱,找到这真正的终幕装置。
这场犯罪,从电梯失踪开始,到仓库炸弹结束,全程如同一场被精心导演的戏剧,而陆知言,被强行推上了“解谜者”的角色。
“王队,”陆知言站起身,声音低沉,“我需要见一个人。”
“谁?”
“市局首席法医,周维。”
一小时后,市局法医中心。
消毒水的味道弥漫在空气中。
一个穿着白大褂、戴着金丝边眼镜、气质儒雅的中年男人正在解剖台前忙碌着,台子上是一具非本案的自然死亡尸体。
他动作精准而沉稳,仿佛在完成一件艺术品。
“周法医。”
陆知言在门口打招呼。
周维抬起头,看到陆知言,镜片后的眼睛里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复杂情绪,随即化为温和的笑意:“知言?
稀客啊。
听说你刚帮王队破了个大案子?”
他放下器械,走了过来,目光扫过陆知言身后的沈心,微微点头示意。
“有个东西,需要你帮忙看看。”
陆知言没有寒暄,首接递过了那个闹钟,特别指出了底部的刻字。
周维接过,走到光线更强的观察台下,拿出放大镜仔细查看。
他的眉头微微蹙起:“这刻工……很特别。
不是用普通刻刀,像是用某种特制的、极细的旋转工具刻上去的,手法稳定,带着一种……近乎强迫症的精确感。
刻字的人,很可能有医学、牙科或者精密仪器相关的背景。”
陆知言点头,这和“观测者”展现出的精密策划能力相符。
“另外,”周维补充道,他用镊子小心翼翼地从闹钟齿轮的缝隙里,夹出一点点几乎看不见的微量物证,“除了灰尘,还有一点……嗯,某种特殊的香料?
或者药材残留?
我需要做光谱分析才能确定。”
就在等待周维分析结果的同时,沈心那边有了突破性进展。
她利用从仓库炸弹上提取的电子元件序列号,反向追踪到了一个幽灵般的网络节点。
这一次,对方似乎因为仓促布置终端装置,留下了一个微小的漏洞。
“陆教授!
追踪到了信号源最后一次活跃的物理地址!”
沈心盯着屏幕,语气兴奋,“不在郊区,就在市中心!
‘蓝湾’国际公寓,C座2801!”
事不宜迟,王建国立刻组织精干力量,与陆知言、沈心一同赶往蓝湾公寓。
这是一栋高档住宅楼,住客非富即贵。
2801房门口,特警破门而入。
房间内空无一人,收拾得异常整洁,几乎可以说是一尘不染。
但客厅的桌子上,赫然放着一台处于开启状态的笔记本电脑。
屏幕是亮的,上面只有一个简单的文档,文档标题是——《致陆知言教授的评估报告》。
文档内容如下:> **项目:电梯舞台剧**> **执行者:张伟(己弃置)**> **观测目标:陆知言**> **评估结果:**> **逻辑推理:A+ (成功破解空间诡计与心理陷阱)**> **临场决断:A (准确识别双重炸弹布局)**> **心理素质:A (在时间压力下保持冷静)**> **人性弱点:B+ (仍受‘拯救生命’这一道德准则驱动,可喜的局限)**> **综合评分:A**> **评语:具备成为‘同行者’的卓越潜质。
期待下次,在更广阔的舞台上,见证你的表演。
**> **—— 你的观测者**挑衅!
***裸的挑衅!
他将一场残酷的犯罪,轻描淡写地描述为一次“评估项目”!
警方技术人员立刻对房间进行彻底搜查,但结果令人沮丧。
没有指纹,没有毛发,连使用过的水杯都没有。
对方就像一阵风,从这里彻底消失了。
那台电脑也是“黑机”,除了这份文档,没有任何其他数据。
案件似乎走到了死胡同。
张伟作为首接执行者被定罪(尽管他可能不完全知情),林薇被成功救回,但真正的元凶“观测者”却逍遥法外,并对陆知言发出了更进一步的“邀请”。
晚上,陆知言独自一人待在公寓里,反复看着那份“评估报告”。
对方对他的分析,精准得令人害怕。
他感觉自己仿佛被剥开了外壳,内心的每一个角落都被窥探。
这时,周维的电话打了过来。
“知言,光谱分析结果出来了。”
周维的声音在电话里显得有些凝重,“那种残留物,成分很复杂,但主要是一种非常罕见的、产自南美洲的植物香料,常用于某些……古老的安神仪式或者通灵术。
而且,我在内部资料库里,用你提供的‘观测者之眼’标记进行交叉比对……”他顿了顿,似乎在斟酌词语。
“怎么了?”
陆知言追问。
“三年前,赵天明教授火灾事故现场,未被完全烧毁的一块隔板背面,发现了用类似耐高温材料画下的、极其模糊的……同一个标记。”
陆知言拿着手机的手,瞬间握紧,指节发白。
恩师的死,果然和《暗黑启示录》有关!
“另外,”周维的声音再次传来,带着一丝疑惑,“关于林薇的体检报告,医院刚同步过来。
她身体没有受到侵犯和虐待,但我们在她的血液里,检测到了一种极其微量的、目前无法完全解析的化学物质。
结构很古怪,不像己知的任何药物或毒物……效果不明。”
第一个案件结束了,但它带来的不是解脱,而是更深的迷雾与寒意。
“观测者”的影子,如同附骨之疽,牢牢钉入了陆知言的生活。
而恩师死亡的真相,与这种未知的化学物质一起,构成了通往更深黑暗的、新的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