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弹壳与迷雾B-2前哨站的捷报,让东区指挥部短暂地松了口气,却未能驱散林曦心头的阴霾。
那枚从战场上带回的铭牌,此刻正静静躺在她的办公桌上,与从“黑峡谷”带回的那枚并排放在一起。
相同的材质,相似的灼烧痕迹,甚至连边缘的磨损方式都如出一辙。
这绝非巧合。
指腹摩挲着冰凉的金属表面,林曦的眉头紧锁。
这枚铭牌属于谁?
为什么会出现在“掠食者”袭击的现场?
它与一年前的惨案究竟有什么关联?
无数疑问在她脑中盘旋,却找不到出口。
最终,她只能将其归咎于自己的敏感与无法释怀的负罪感——或许这只是又一件无法追溯的战场遗物,提醒着她曾经犯下的错误。
她将两枚铭牌锁进抽屉深处,试图将注意力拉回现实。
西区基地,陆衍的临时办公室。
气氛则要凝重得多。
那枚从战场上捡回的穿甲弹壳,此刻正被陆衍捏在指间。
弹壳底部的烙印,在灯光下清晰可见——一个被简化过的、狰狞的狼头图案。
“查到了吗?”
陆衍的声音低沉。
副官面色凝重地递上一份文件:“顾问,初步确认。
这个印记属于‘灰狼工业’,一个注册地在境外,背景极其复杂的军工复合体。
他们以向冲突地区输送‘非标’武器而闻名,但所有交易都通过多层代理,很难追溯到源头。”
陆衍的眼神冷了下来。
“灰狼工业”……他听说过这个名字,与几起手段酷烈的地区冲突都脱不开干系。
这种级别的武器出现在第十二区,意味着局势远比表面看起来复杂。
“我们尝试追查这批弹药的流通渠道,”副官继续汇报,语气带着挫败,“但所有明面上的线索,都在几个早己被捣毁的、无足轻重的黑市窝点断掉了。
背后的人,手脚很干净。”
有人精心掩盖了痕迹。
陆衍几乎可以肯定。
这枚弹壳的出现,以及“掠食者”此次展现出的非常规火力,都指向一个结论:有一股隐藏的势力,正在向第十二区输送致命的“柴火”,意图让这里的战火烧得更旺。
他的目光不由自主地投向窗外,望向界河对岸的东区基地。
那个叫林曦的女人,她精准地预测了袭击地点,是巧合,还是她也卷入了这片更深的迷雾中?
几天后,东西区联合战术复盘会议。
会议的气氛依旧算不上融洽,但比起初次见面时的剑拔弩张,多了几分公事公办的疏离。
轮到林曦汇报无人机侦察数据时,她条理清晰地展示了“掠食者”近期活动的规律性变化,以及几个新识别出的潜在补给路线。
她的分析基于详实的数据链,逻辑严密,连一些原本对她抱有偏见的西区军官,也不禁微微颔首。
陆衍坐在对面,安静地听着。
他注意到,林曦在陈述时,眼神偶尔会掠过他,带着一种不易察觉的审视,仿佛也在评估他这个“空降顾问”的斤两。
她的专业和能力无可挑剔,与档案里那个“因重大失误被贬”的形象格格不入。
会议结束,众人起身离开。
“林连长。”
陆衍在走廊上叫住了她。
林曦停下脚步,转身,目光平静地看向他,带着询问。
陆衍走到她面前,保持着适当的距离,语气是纯粹的公务口吻:“关于‘掠食者’可能的新补给线,你标注的C-4区域,地形复杂,常规巡逻难以覆盖。
我建议,是否可以尝试进行一次小规模的、由东西区人员混编的夜间潜伏侦察?
你的人提供区域监控和情报支持,我的人负责地面渗透和确认。”
这是他深思熟虑后的提议,既是战术上的最优解,也是他接近并观察林曦的一个契机。
林曦明显愣了一下,似乎没料到陆衍会主动提出合作。
她沉默了几秒,像是在快速评估这个方案的可行性与风险。
“可以。”
她最终点头,语气同样公事公办,“我需要时间制定详细的协同方案和应急计划。
明天上午,我会将初步方案提交联合指挥部。”
“很好。”
陆衍点头,没有多余的话,转身离开。
看着陆衍离开的挺拔背影,林曦微微蹙眉。
这个男人的首接和高效,让她有些意外。
他似乎完全摒弃了初次见面时的偏见,只专注于任务本身。
这让她原本因为"个人武力至上”印象而产生的抵触,稍稍减弱了一些。
或许,他并非全然不可理喻。
然而,她并不知道,在陆衍提出合作建议的背后,藏着的是对那枚狼头弹壳的追查,以及对她的深度审视。
两人各自怀揣着不同的目的,因为共同的威胁,被迫走向了第一次协同行动的边缘。
第十二区的天空下,表面的战火暂时平息,但更深沉的迷雾,正悄然合拢。
---第二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