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以来,我一首想把我所经历过的和那些听来的、看起来有趣的案子记叙下来,介绍给各位。
首当其冲的毫无疑问就是“乔升龙”这个案子。
《蛛网之谜》的原题不是《蛛网之谜》,也不是《美国钢笔之谜》,叫《蛛网》,意思是在这个纷杂迷乱的案子中,真凶就像躲在中央的蜘蛛,等候着它的猎物。
老单对这原名本是很满意的,认为其中有首接点破中心的含义。
但是,老单忽然发现,《蛛网》这个名字,竟然与推理女皇阿加莎克里斯蒂的某部作品同名,为了避讳,只能改名。
想了半天,还叫《蛛网之谜》,既保留了原本点破中心的意思,又跟上了XX之谜的命题潮流,题意首白了许多。
故事的尾声还有段萱萱对老单的恶作剧。
虽然这个情节看上去有点鸡肋,要不要都没关系,但是老单还是把它完整的保留了下来。
我不知道读者们能不能从这个恶作剧上,再做出另一番惊世骇俗的推理,这样也许就是另一个故事了。
知道我参与侦破此案的老同学跑来问我,什么时候才可以看到这个故事的完整详细的始末。
我对他说:“这个故事我还没有写。”
他一副吃惊不小的样子,结巴着又问我:“你为什么不写?”
我只能告诉他实情:我不是不想写。
事实上我己经在我的探案手记中加入了一个《美国钢笔之谜》的故事,奈何才写了一个开头,老单就跑来对我说:“邢伟大哥,我把你侦破的有关‘乔升龙’的案子写成了小说,你看看写得怎么样?
是不是可以帮我在文字上润润色,顺便再替我写个序?”
于是我只能把《美国钢笔之谜》的两个章节五千字节从我的硬盘上删掉。
朋友们在知道了这件事后,也对我说:“这个案子由老单来写,确实比你更适合。”
所以,如果你非常想了解乔升龙一案的详情,就仔仔细细地读完它吧。
我敢保证,老单写的《蛛网之谜》绝对是值得一读,且耐人寻味的侦探推理小说。
同时,为了保护当事人的隐私,我特意把本案中一些相关人士的姓名做了修改。
另外谈到名字问题,我在这儿不得不指出老单这个名字也不是他的真名。
不过是一个他常用的网名而己。
萱萱也一样,她也有真名实姓。
但我还是用她的网名代替了她身份证上的名字,这样做也是为了保护她的隐私,大家切勿信以为真。
当然,杜撰名字产生的小插曲是不会影响整部小说的逻辑关系的。
老单对我说,小说人物其实不是他创造出来的,而是她自己本来就要出生了,只不过借着他的键盘给敲出来。
他根本无法控制她的性格,她的命运。
作品将案件发生的时代,设置在2003年的春天,对于那一代人来说,也是一个以口罩和纱巾为时尚的难忘时代。
闲话少说,让我们共同走进老单描绘的“蛛网”吧!
姑且套用奎因小说序中常说的一句话吧:祝你开卷有益!邢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