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天香书院!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小爱情

第3章 事业的味道有点甜

发表时间: 2025-03-24
他们工作的单位,是县城的一所初中。

小镇子不大,从南到北一条街,从东到西两条街,都不过三里地,比电影《焦裕禄》中的兰考,强不了多少。

到处都是烧砖起土后留下的土坑,盛满了水,经常可见光着***的半大孩子在里面游泳,男男女女坐在坑边的大树下,摇着蒲扇看热闹。

马路也是老和尚的衣裳,补了又补。

县政府虽然也没个像样的门面,但不时有蒙着帆布篷的***212进进出出,工作人员无一例外穿着中山装,拎个公文包,妥妥的上层人士,很风光很有排面。

学校就不一样了,一下雨,泥泞不堪,进进出出,都得踩着砖头块。

刮风的时候,糊着塑料布的窗户呼呼作响,像一个喘着粗气的老人。

不过教师办公室的窗户还比较齐楚,门上吊着竹帘子,一下子拉开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很有点师道尊严的感觉。

在这里,凡伟和成英剑的到来,无疑是高光事件,轰动了学校,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可不是嘛,那年头,大学生稀罕,能回到贫困小城的大学生更是稀罕。

他俩来了后,大家高兴的了不得,孩子们更是喜出望外:“成老师真是个人才,一笔粉笔字就像印刷体。

古文,不看一眼,都背得滚瓜烂熟。”

“成老师来了后,我再也不怕写作文了。”

“凡老师还会跳舞呢!

迪斯科!”

“凡老师的口语,真好听耶!

听说是英语八级!”

校长高秋耘心里像吃了蜂蜜似的,打心眼里高兴。

他是老三届高中生,离校后就回到家乡任教。

但多少年了,只见旧人去,鲜有新人来,学校条件艰苦,留不住人啊。

“一定要把这对小年轻留下来!”

高秋耘一遍遍告诫自己。

他把凡伟和程英剑的宿舍,都安排在最后排。

能在这里办公的,不是校长就是主任。

无疑,是高看了一眼,厚爱了一层。

上课的时候,他就偷偷地站在外面听,越听越激动。

被乡音乡韵统治了多少年的讲台,终于响起了播音腔,引领着孩子们也说起了普通话。

还有,两位老师虽然年轻,但基本功却很老成,黑板上的板书就像图纸一样,下课铃一响,最后一笔戛然而止,清晰流畅浑然天成。

还有,这个程英剑,教学理念与众不同。

他教语文课,不是一篇一篇的讲,而是一个单元一个单元的讲。

眼中既有森林,也有树木。

整体和局部的关系,处理得恰如其分,结果是事半功倍,效果极好。

不像其他老师,对教材的处理,支离破碎,事倍功半。

还有,他对教材的理解,总是独辟蹊径。

别人都嘲笑孔乙己,他认为孔乙己是一个治学很严谨的人,对古文字学研究颇深,居然知道回字的西种写法。

他骨子里有文人的风骨,即使站着喝酒也要穿着长衫,而喝酒和穿长衫,普遍是文坛大家的基本配置,没什么可嘲笑的~~于是有学生站起来和他议论:“老师,孔乙己尽学这些无用的知识,是不是不学无术?”

“老师,是生活重要还是面子重要?”

“老师,孔乙己的酒是清醒剂还是麻醉剂?”

“老师,你穿长衫的样子,一定很好看!”

他的课堂上,师生亲密无间,畅所欲言,每个人都在思考,每个人都有机会,每个人都是主角。

“真是个搞科研的好苗子啊!

必须让他做学科带头人!”

没几天,他就在大会上宣布,程英剑做学校语文教研室主任。

凡伟的进步也快得惊人。

几乎是前后脚,她被任命为学校团委书记,列入后备干部人选重点培养。

为什么呢?

高秋耘说,凡伟就像一团火,能把校园燃烧起来。

县里的学校,基本上都是泥腿子教师,白天忙着上课,课余忙着种地。

正如高秋耘最常说的一句话:站讲台就是种田。

横撇竖捺站稳了才能丰产高产。

凡伟闲不住,才来了没几天,就组织排练了舞蹈《在希望的田野上》。

全县教师节庆祝大会演出时,掌声如雷。

当身边的生活被搬上舞台的时候,大家忽然发现,原来平凡的也充满了美感,泥腿子的舞姿也如此精彩。

原来校园里还可以有不一样的活法,心里不约而同的对凡伟竖起了大拇指。

凡伟还组织老师们举办什么庄稼时装秀,那些玉米、谷子、果蔬造型的时装,散发着乡土的气息,姹紫嫣红活力西射,前来检查工作的文教局领导啧啧称赞,被推荐参加全县职工文艺汇演,掌声如雷。

收获了学校建校以来的第一个文艺大奖。

高秋耘因此好几天睡不着觉,脸上特别有光。

短短几个月,凡伟和成英剑,都尝到了事业有成的快乐,收获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事业的味道有点甜!”

高秋耘问成英剑作何感想,他这样说,“原来以为干工作就是吃咸菜,不平淡就行。

现在越嚼越甜。”

凡伟的嘴巴更甜。

他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跟着高校长干工作,虽苦犹甜。”

两个人给高秋耘高兴的,就像吃了蜂蜜一样。

不是有这么一句话吗?

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

高秋耘认定,凡伟和程英剑这一对小年轻,就是这样的人。

那年,路遥的小说《人生》火遍了全国。

每天晚上,一帮子年轻老师聚拢在收音机旁,听着高加林和巧珍的故事,七嘴八舌讨论个不停。

《人生》讲述了一个农村青年高加林从贫困落后到城市奋斗成功的故事。

主人公高家林因为家庭贫困而被迫离开家乡到城市谋生。

他经历了艰难的生活,但始终没有放弃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在工作和学习中,他遇到了许多挫折和困难,但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和信念。

最终,他通过不断努力和奋斗获得了成功和幸福。

那个农村妹子巧珍,牺牲了自己,幸福了高加林。”

程英剑,你会是高加林吗?”

凡伟主动对号入座,话语中带着一丝戏谑。

在她眼中,自己的爱人,有高加林的帅气,也有高加林的才气,贫穷注定挡不住他的脚步,必将成为人中豪杰。

“我是高加林不假,但你是巧珍,还是~~~”程英剑蹙着眉头思索着。

“快说,还是谁?”

“还是黄亚萍啊!”

在成英剑看来,凡伟既有巧珍朴素的善良,还有黄亚萍高贵的时尚。

故事中的高加林为了前程和巧珍分手,干部子女黄亚萍为了身份又和高加林分手。

成英剑希望他的爱人是巧珍,也不是巧珍;是黄亚萍,也不是黄亚萍。

程英剑的话有点莫名其妙,凡伟的心咯噔一下,沉到了谷底。

她心里突然想起了同学中那个最像黄亚萍的女人,还有那个口口声声说自己媳妇是巧珍的男人。

很长时间没有联系了,结婚的时候,一定要把他们请过来。

津ICP备2023000462号-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