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亲戚卖给了人贩子,千里迢迢拐卖到了我们这里。”
十年代,正是妇女儿童被拐卖的一个高发期。
虽然出于“延续香火”、“传宗接代”的理由,大部分被拐卖的都是男孩,但也有不少农村家庭想要个养女帮忙做家务伺候自家孩子,或者干脆作为童养媳。像小丫头这样四五岁大的女孩,就成了廉价的“货物”。
梁溪观察着她们的神色,继续朝下编: “小妹妹说,那个阿姨坏得很,天天把她关在一个小黑屋里,不许她说话,只要发出声音,就打她。”
听到这里,陈大夫有些诧异: “难怪这孩子一直不肯说话,遇见你家梁溪后突然又能开口了,原来是心理性的哑巴。不过我给这孩子检查过,身体倒是很健康,也没有发现伤痕。”
刘爱红想了想: “我看报纸上说,有的人贩子阴毒得很,用他们特殊的手法,打人都疼在里面,皮肉一点看不出来伤痕。”
梁溪心中松了口气。
刚才他编得太顺口,一不留神忘了这个小丫头是小兰草化形,身上应该没有伤痕。还好亲妈爱看报纸,而这个年代的报刊杂志上总有很多匪夷所思的报道,编得比他还真。
陈大夫刚才的话也给了他新的灵感。
“后来小妹妹发烧了,病好后就说不出话。那个阿姨又嫌她不会说话,就把她丢出来了。小妹妹看到……”
他四下张望,伸手指向医院楼顶的红十字标志。
“看到这个红十字,就自己走到医院来了。她记得最后一次见到爸爸妈妈,就是在有这个红十字的地方。”
短短几句话,不但让两个成年人流露出伤感、怜惜的神情,就连沈素自己听了“自己的故事”,心头也酸酸涩涩起来。
这孩子,说瞎话还真是一套一套的, 莫非也是大反派的潜质?
按理说,说瞎话总是不对的。她应该教这孩子“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 人之道也。”
可如果说瞎话不是为了干坏事呢?像现在这样,仅仅只是编个故事替她遮掩身份, 带她回家,也不对吗?
那究竟是这孩子不对,还是需要这孩子替她遮掩的自己不对呢?
当初东洋鬼子要强买先生的兰花,先生连夜将兰房和后园的所有兰株都藏去乡下田间
使用知乎或者盐言故事app搜索专属内部别名《清明四九九》就可以全文免费阅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