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天香书院!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山头一朵杜鹃花

第1章

发表时间: 2025-07-03

1 麦收时节嫁女愁又是一年麦子成熟的季节,田里麦子长得好,

就连山头上杜鹃花都比往年开的早、开的旺,人人都在欣喜今年麦子好收成的时候,

秀娥妈却悲喜交加忙的不可开交。原来婆家托媒人捎来话说收麦子之前要把秀娥娶过门去。

这些年秀妈一个人拉扯着秀娥姐弟三人,其中的辛苦也只有秀娥妈最清楚了,

三个孩子跟着单亲母亲也没少吃苦,别人家孩子或玩耍或上学的时候,

秀娥姐弟就跟着她妈起早贪黑的干农活,学也没得上,就老二秀斌凑合着上了两年初中,

姐姐秀娥和妹妹秀莲连小学也没能上完就早早辍学回家了,一来减轻母亲的负担,

还能帮忙干点活,这些年来孤儿寡母的也没少糟人欺负,

如果秀娥爸还活着的话......每每想到这些秀娥妈的心里不由得就泛起一阵阵的酸楚,

眼泪止不住的流下来。好不容易熬到儿女们都大了,眼看着儿子都到了该找媳妇儿的年纪了,

秀娥妈当然盼望着哪天能给秀娥找个好人家,能有一笔彩礼不说,秀娥也能过上好日子。

可是当这一天真的到来时秀娥妈怎么也高兴不起来。“秀娥妈,秀娥妈!”是媒婆三娘,

也许是作为媒婆的职责,收人钱财替人跑腿,一到这个时候三娘总是格外的勤快。

“她三娘来了,哦!咱赶紧进屋里走!”也许是为秀娥妈心里紧张的缘故,

听到声音就赶紧先招呼上了。

秀娥妈赶紧从厨房出来一边撩起围裙擦着手一边招呼三娘屋里坐。

三娘和秀娥妈差不多的年纪,因为男人排行老三,

按村里的辈分秀娥这代的年轻人都叫她婶子,秀娥家因为关系稍微近点,

也为了显得更加亲近,秀娥妈就直接用他三娘来称呼,三娘为人精明又能说会道的,

因为给村里的跛子小奎说成了一门亲事,女方还是个全乎的,

嫁过来之后穷日子也过的热热乎乎的,慢慢的名声就在村里传开了,

后来就成了村里响当当的媒婆,只要谁家儿子到了该娶媳妇的年纪第一个就找三娘,

如果男方条件好三娘就意思着要点跑腿费到时候亲事成了女方家也会礼节性的答谢媒婆,

如果男方是像小奎那样条件不好的,那跑腿费可就得好好商量商量了。只要谁家姑娘初长成,

不管是否到了出嫁年龄三娘总是第一个出现,借着串门子的机会夸夸孩子奉承奉承大人,

说这么好的姑娘将来一定要找个好婆家才行,这样就算是先预定了,

往后这家姑娘要找媒人说亲事找婆家当然三娘优先,

这样给人做媒时三娘手上也好有料有路子。思想不开化的人们总讲究要传宗接代,

历来都有重男轻女的习惯,农村尤其这样,基本上大部分人都有这样的观念,

所以村里从来都不缺女子,也很少觉得生女孩有多稀罕的,

但是等到宝贝儿子们都长大成人该娶媳妇的时候,女子就不知不觉变得的稀罕起来了!

原来年前三娘给秀娥说了一户人家,也是姐弟三人,姐姐和妹妹都已经相继嫁人了,

就剩这个儿子还单着,头上只有一个爸,他妈很早的时候就已经做了亡人了。

起初秀娥妈还想着家里没个女人秀娥嫁过去总是有些孤苦,

但是经三娘的三寸不烂之舌这么一说叨,秀娥妈也觉得没有就没有吧,

没有婆婆也还少受婆婆气呢。于是就同意了,彩礼八千八,定亲先给一千八包圆两千,

过门再给七千。这点彩礼别人可能觉得也不是太多,

可是对于孤儿寡母的秀娥妈来说这可是儿子秀斌娶媳妇的本钱。定亲之后婆家催了几次,

从年前推到年后,年后又来了两次,秀娥妈想着怎么也把今年的麦子收了再嫁吧,

这样好在秋后给秀斌娶媳妇。可是世事总是不如人所料。眼看着麦子熟了,

三娘说了这回真的不能再等了,今年麦子好收成,婆家说要在麦子收成之前把秀娥娶过去,

家里就等个女人来收拾新麦子哩。临走三娘又说“人家前川里阳面山上麦子熟的早,

等那边收了,到时候连女婿两个人再一起回来收这边的,咱们阴面儿山,看着快了快了,

要真的等熟了还得一段时间呢!再说了,秀斌那边也都已经说好了秋后娶过来,

你还不得早早儿地给人家准备准备彩礼什么的啊?”话说到这份上,

秀娥妈就算是再不愿意也不好再推脱了,再加上秀斌媳妇也是三娘做的媒,

更加不好再折了三娘的面子。秀娥看见三娘进来就挑着水桶去泉里担水去了,

北方农村大部分干旱缺水,

很多地方世世代代都是靠着女人的柔弱而又坚韧的肩膀担水来供应一家老小的吃水问题。

秀娥家也不例外,每逢秀娥妈忙的不可开交的时候,担水做饭都是秀娥姐妹的活节。

从很小的时候姐弟两抬一小桶,到能抬一大桶,再到秀娥自己能担水了,

为了减轻母亲的负担,像这种担水、挑粪的事不用母亲说,秀娥自己就已经做好了。

2 心结难解担水行但今天秀娥肩上这副担子担的不是水,而是心结。

作为土生土长的农村姑娘秀娥压根就不知道婚姻这种事还能自己做主,就算是自己能做主,

可是就家里这种情况,弟弟也到了娶媳妇的年纪了,以自己的力量也没法自己做主,

就算是再不喜欢也不能怎样,男方长得高高瘦瘦也算是蛮攒劲的一个人呢!

按理说秀娥也算是嫁的不错了,可无奈青春懵懂的姑娘初心早已许给了别人了。

屯子以前人们为了好养活,都会流行给孩子起个贱名好养活,也许是因为挨饿吧,

估计希望家里多屯粮或者人丁兴旺等等的吧是秀娥同村不同姓的大哥,家里情况刚好相反,

屯子早年就没了妈,兄弟三个都是由他大一个人又当爹又当妈的拉扯,虽说家里穷吧,

但是随着兄弟三个长大有力气干活了,家里吃喝倒是不缺,他大也就直接甩手不管了,

成天跟一群失去劳动力的闲散老头在村头的老槐树下摆阵,

好在三个儿子有股子力气都是干农活的好把式,那个时候还不不流行出去打工挣钱什么的,

大家也都习惯于在地里刨食儿吃。屯子家虽说有的是种庄稼的好把式,

可天灾人祸时也不是光有一把力气就能成的,收成好自然不愁吃喝,收成不好也挨饿地厉害,

能干活的人自然也有一口好肚囊,能吃,地里收的庄家供四个男人糊口是够了,却没什么钱,

也许是家里没个女人的缘故,兄弟几个一天天年纪大了,日子却没见越来越好,

总是半死不活的样子,媒婆说过多少的姑娘,

人家一看家里兄弟三个加一个游手好闲的老头都回绝了。兄弟三人屯子是老大,

为人淳厚老实,每次路上遇到秀娥母女干农活都会放下手中的活计搭把手,

诸如那种施肥、下种、除草的活对屯子来说早已熟的跟玩儿似的,再加上有把子力气,

年轻气盛的小伙子不把多余的精力释放出来就不会那么的精神,

经常锻炼身体的看上去总是比不锻炼更加精力充沛,也更显得年轻有活力。屯子尤为如此,

在村里也很乐于帮人忙,不但拉活了邻里关系也给自己投资一些人气,

更重要的是秀娥长的好看,孤儿寡母的也常常需要帮忙。就这么一来二去的,

屯子帮忙成了习惯,而秀娥家接受屯子的帮忙也成了习惯,

要是哪天秀娥妈因为一板车的麦子或者玉米杆之类的总也捆不好绳子的时候,

嘴里还会不知不觉的念叨,这可恶的屯子关键时刻也不见来帮个忙的。此时秀娥总是不吭气,

不着急也不懊恼,只是默默的努力尽量把绳子捆好一点。时间长了,

屯子也似乎有了一种超能力似的,对于秀娥妈即将要面临的困难总是比秀娥妈自己还先知道,

其实不是屯子真的具有未卜先知的能力,而是秀娥比她妈更喜欢让屯子来帮忙,

且是打心眼里的喜欢,

所以每当秀娥看着屯子的眼神里充满渴望而又凝重深色时候那就绝对是需要有人来帮忙了,

屯子的聪明也就显现出来了。在秀娥眼里日渐结实强壮的屯子就像父亲、更像哥哥,腼腆,

憨厚,又有一种只有父亲才会有的慈爱,

这些能让秀娥有一种发自内心安宁和想要依靠的欲望。

村里其他人不管大小都屯子、屯子的叫,就连秀斌和秀莲也都跟着叫屯子,

只有秀娥从来都是屯子哥屯子哥叫的自然而又热情。屯子比秀娥大几岁,

同村又是同辈叫哥也是应该的,外人都夸秀娥乖巧懂事,

当然真正的缘由也许只有秀娥自己才知道。

当一个人的脑海里时不时会现出另外一个人的影子,或者莫名其妙的想要见到那个人的时候,

即便有时候是出于对那人的讨厌、不喜欢甚至厌重的不喜欢其实这都是表面现象,

八成这人的心已经不属于自己了,或者即将不属于自己了,

大多数的爱情都是从这种莫名其妙开始的。

从看见那人时突然发亮和闪烁不定的眼神里就能判别出来了,

那个莫名其妙出现在脑海或者被讨厌人已经被深深的爱慕了。

屯子的情感从最初的感激到不知不觉的想念皆是源于本身的境况和屯子身为异性的强大力气,

至于最后变成深深地爱慕,那也是青年男女在荷尔蒙分泌趋于正常量的正常表现。

更何况从一开始秀娥对屯子就是欣赏的,从他乐于助人开始就加以欣赏的,

只是秀娥自己不知道,屯子也不知道。等到秀娥对屯子有了打心底里发出的爱慕后,

屯子当然不会察觉不到,

津ICP备2023000462号-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