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天香书院!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天梯独行者

第2章:天梯构想,不被承认的奇迹

发表时间: 2025-04-27
江言的名字,又上热搜了。

不是因为学术会议、科研成果,而是被网友们群嘲成了“太空电梯主播”。

标题一个比一个离谱——男子称自己建成太空电梯初级模型,能送我上天?

曾被科研界开除的疯子复出,这次搞的是首播造塔?

黑科技还是黑心智?

他把废楼改造成了发射场三天,视频播放量破千万,评论两极化都算不上,几乎一边倒:你说你造塔,结果连塔吊都没个影子。

就这水平,骗保洁大妈都难。

我在厨房拉面拉出宇宙级旋臂,是不是也能叫太空电梯?

更离谱的是,还有人模仿他那根“升空细丝”,在阳台用鱼线吊小电梯做恶搞。

“江疯子”的称号,正式回归。

但江言压根不在乎。

他该干嘛干嘛,实验数据照跑,模型模拟照做,所有资料仍旧坚持开源上传。

只不过,那些资料的阅读量,最多只有50。

其中49个,还是他自己点的。

“你这玩意儿……真能送人上天?”

废楼门口,传来熟悉的粗嗓门。

江言回头,见是楼下的老李,手里还提着一袋方便面。

“现在升不了。”

江言淡淡回道,“但早晚能。”

老李凑近了看那根从地面一首通向楼顶的碳丝,咋舌:“看起来确实……挺科幻。”

“不过你天天在这折腾,也没看哪个媒体真报道你啊。

别是自己骗自己了吧?”

江言没吭声。

他看着眼前的碳丝,眼神却仿佛穿越了大气层,看到了轨道另一端。

——同步轨道,35786公里外,那才是终点。

而现在,只是起点。

江言给这阶段项目起名:SkyAnchor-Prologue(天锚·序章)。

项目核心技术,是他从资料中提取出的“自生长纳丝机制”。

这玩意儿不是造出来的,是“种”出来的。

只要给定一个稳定基点,用特定频率持续激励,它就能以分子链条为单位自我延展、修复、强化。

你给它一个地面锚点,它会长到天上去。

像是某种碳基植物,只不过是人工生命。

江言尝试过把这个理论上传到开源平台,还附带了实验视频。

结果上传不到两小时,就被下架了。

原因是“内容涉嫌误导与伪科学”。

他的科研圈账号也同时被冻结。

首到一封匿名邮件打破沉寂:江博士,我们验证了你上传的延展结构模拟图。

你提出的模型有可能实现超临界延展。

我们是NCRF,一家匿名科研组织。

我们可以提供经费支持你继续实验。

江言第一反应是钓鱼邮件。

但点进NCRF的链路,居然发现了多个熟悉的前沿科研名字。

这些人,很多都在主流学界遭遇打压。

江言犹豫了一晚,决定回应。

第二天,10万美金到账,一封合约明确表示:不索取所有权,不干预实验,只希望共享进度。

江言终于搬离了破楼,转向东南沿海的一座废弃实验岛。

这座岛原本是“海风塔计划”旧址,己荒废多年,刚好处于赤道偏南。

——太空电梯必须建在赤道带,这是物理定律决定的事。

他给新塔取名:T0-LANCE(零号天枪)。

**升塔,开始。

第一阶段:突破一公里。

第二阶段:建立固定锚点+抗风摆系统。

第三阶段:单人载重测试。

全程只有江言一个人,调塔、织丝、焊接、监控,像个疯子,也像个军工厂。

第西个月,他成功让碳丝塔升至1.2公里,且结构稳定。

第五个月,他钻进了自己设计的载人仓,升空测试。

那一天,他在太平洋风暴来临前五分钟,沿着细长的碳丝,缓缓升上千米高空。

窗外风在咆哮,大气压逼人,身下的世界越变越小,整座岛屿如棋盘方格。

江言第一次,真正从人类的视角,爬上了天。

下落过程稳定无比。

那一刻,他知道,它能成。

这次,他再次上传了全过程。

评论风向变了。

我去,这不是特效?

这个塔……我怎么看着有点认真了?

谁能解释一下这材料强度怎么回事?

真不是P的吗?

坐标定位都能查,风速都对得上?

有人提出质疑,但也有人开始认真分析数据,甚至找到了他当年的旧论文。

“江言……真的搞出了原型?”

就在他以为一切开始转向时,一通电话打了进来。

“江博士,你违反了国家空域管理规定。”

“你必须终止所有实验,并提交全部材料合成数据。”

“否则将依法追究刑责。”

电话那头语气冰冷。

江言沉默了五秒,淡淡开口:“我不会交的。”

“这不是违法建筑,这是未来的门。”

啪,电话挂断。

他转身,看着塔身。

那根碳丝,在风中轻轻摆动。

它连着地球,也连着太空。

下一次升空,他不会一个人。

津ICP备2023000462号-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