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老街晨钟梧桐树的影子在晨光中拉得老长,
六十五岁的刘守诚如常推开“刘记面馆”的斑驳木门。木门发出熟悉的吱呀声,
像是老友的问候。那股混合着老面发酵和骨头汤熬煮的独特气息扑面而来,三十年了,
这味道就是他的时钟,比任何闹钟都准。面馆不大,仅能放下八张旧木桌,
但收拾得一尘不染。墙上挂着的老式挂钟指向五点十五分,刘守诚比平常早了十五分钟开门。
今天是他六十五岁生日,不过他没告诉任何人,连儿子刘明都忘了。“老刘,今天这么早?
”隔壁杂货店的老李正在卸门板,看见面馆亮灯,诧异地探头问道。
刘守诚笑着应道:“人老了睡不着,不如起来揉面。”其实他是想赶在客人来前,
给自己下碗长寿面。按照老家规矩,生日早晨得吃一碗自己做的长寿面,一根到底,不能断。
和面、揉面、醒面、擀面、切面,一套工序他做了几十年,每个动作都精准得如同机械臂。
面粉在他粗糙的手掌间仿佛有了生命,随着力道的变化呼吸、伸展。不一会儿,
案板上就铺满了细如发丝的面条。大骨汤在灶上咕嘟咕嘟地冒着热气,
这是从昨晚就开始熬的。刘守诚选了几根最细的面条,下锅不过十几秒便捞起,
放入已经调好底味的碗中,浇上浓汤,撒上葱花,最后卧上一个金灿灿的煎蛋。面香扑鼻,
他满足地叹了口气,正准备动筷,门口风铃响了。“老板,今天这么早?能来碗面不?
”一个背着行囊的年轻人怯生生地问道,看样子是赶早班车的旅客。刘守诚愣了一下,
随即笑道:“进来吧,正好第一锅面出锅。”他将自己的长寿面端给年轻人,
转身又回厨房重新做一碗。等他的面做好,店里已经陆续来了三四位熟客。“老刘,
生日快樂啊!”张伯一进门就嚷道,手里还提着个小礼盒,“你儿子昨晚特地打电话给我,
让我今早务必来给你送个礼,陪你说说话。明明真是有心了,大酒店主厨那么忙,
还记挂着老父亲的生日。”刘守诚接过礼物,是一副老花镜,盒子里还有张卡片:“爸,
生日快乐。下次回来陪您喝酒。——明明”他心里暖融融的,却又有一丝酸楚。
儿子记得他生日,却只能托人送礼物。刘明已经半年没回家了,每次通电话都说忙,
说正在争取米其林星级,脱不开身。早餐高峰过后,刘守诚歇下来看手机。朋友圈里,
儿子发了新动态:精致的法餐摆盘,金黄的鹅肝配黑松露,背景是奢华酒店厨房。
配文是:“为米其林评审做准备,又一个不眠夜。”刘守诚点了赞,
留言问:“什么时候回家看看?”消息如石沉大海。
2 星级厨房里的焦虑三百公里外的繁华都市,
君悦酒店厨房里正弥漫着一种特殊的紧张气氛。米其林密探可能随时会来,
每个人都绷紧了神经。刘明盯着时钟,凌晨四点十五分。他已经连续工作十八个小时,
为即将到来的米其林评审做最后准备。“主厨,VIP包厢客人投诉松露烩饭松露不够新鲜。
”助理厨师小跑过来,声音压得低低的。刘明皱眉:“用的是意大利空运的白松露,
一克就要上百,他们还想怎样?”他解下围巾,亲自端着一份新做的烩饭走向餐厅。
水晶吊灯下,衣着华丽的顾客们低声交谈,银制餐具与骨瓷相碰的声音清脆悦耳。
这是他奋斗十年才得到的世界,光鲜,却也压力重重。三十二岁的刘明是业内瞩目的新星,
省烹饪学院科班出身,师从法国名厨,回国后迅速崭露头角,
成为五星级酒店最年轻的中餐行政总厨。
但他的目标不止于此——他要为酒店拿下第一颗米其林星。回到厨房,
副主厨李强凑过来:“明哥,下个月的国际美食节,咱们酒店展位就在香格里拉旁边,
得拿出点真本事了。”刘明点头,脑海里已经开始构思菜单。这时手机又震,
是他女友莉莉发来的消息:“明明,TIFFANY发来了戒指图样,
你看那颗三克拉的怎么样?还有,婚庆公司说马尔代夫包岛婚礼预算要再加二十万。
”他揉了揉太阳穴。酒店整治,米其林评审,婚礼筹备,每一桩都压得他喘不过气。
老家那间面馆仿佛已经是上辈子的事,父亲那条消息他不是没看见,只是实在抽不出身。
那天晚上,刘明梦见自己又在老家的面馆里揉面,父亲在一旁指导:“手腕用力,
感受面的呼吸。”醒来时,他发现自己掌心还残留着梦里面粉的触感。凌晨五点,
他终于结束工作,驱车回公寓。等红灯时,他刷了下朋友圈,看到父亲给他的留言。
刘明叹了口气,想着下周一定抽空回去一趟,但随即又想起下周有重要客户接待,只得作罢。
他不知道的是,此刻在老街面馆里,父亲正强忍着眩晕感,扶住案板才没有倒下。
3 突如其来的变故刘守诚关掉面馆的灯,独自坐在昏黄的灯光下吃面。
电视里正在播放一档美食节目,巧合的是,嘉宾竟是他的儿子。“刘主厨,
听说您出身餐饮世家,父亲经营面馆多年,他对您的烹饪理念有什么影响吗?
”刘明对着镜头微笑,西装笔挺:“父亲教会我基本功,
但现代餐饮更需要创新和国际化视野...”刘守诚默默听着,手中的筷子渐渐慢下来。
节目最后,主持人问及刘明最爱的食物,
他毫不犹豫地回答:“黑松露和鹅肝酱搭配的法式酥皮饼。”老人关掉电视,面汤已经凉了。
他慢慢起身,突然一阵天旋地转,赶紧扶住墙壁。这不是第一次了,最近经常感到头晕,
但他总以为是劳累过度,歇歇就好。第二天清晨,刘守诚照常四点起床,准备和面开店。
但今天他感到格外疲惫,头晕得厉害。坚持着和完面,他正准备开始熬汤,
又是一阵剧烈的眩晕袭来,这次他没能站稳,直接倒在了案板旁。幸亏邻居老李过来买早点,
发现面馆没开门觉得奇怪,从门缝里看见倒在地上的刘守诚,急忙叫来救护车。
“老刘啊老刘,早就跟你说别这么拼了!”老李跟着救护车到医院,焦急地在急救室外踱步。
检查结果并不乐观。长期劳累加上高血压,导致脑供血不足,医生要求他至少休息一个月,
严禁劳累。“面馆怎么办?”刘守诚醒来的第一反应就是这个。老李叹气:“叫明明回来吧,
这时候儿子不在身边怎么行?”刘守诚却连连摆手:“别别,明明工作忙,正在关键时期,
别打扰他。”老李不听,偷偷给刘明打了电话。刘明是第二天下午才赶回来的。
奔驰车停在老街口引来看热闹的邻居。他穿着笔挺的西装踏入面馆,与这里的气氛格格不入。
“爸,怎么不早说?”他看着父亲消瘦的脸庞,语气带着责备与愧疚。“小毛病,你工作忙。
”刘守诚试图起身展示自己还好,却又是一阵眩晕。刘明不容分说地安排父亲住院观察,
暂时接管了面馆。他本以为经营一间小面馆轻而易举,没想到第一天就手忙脚乱。
“这面团怎么这么粘手?”他对着父亲的老配方困惑不已。在酒店,所有食材都有专人准备,
他只需最后烹饪调味。而现在,他从和面开始就失败了三次。老顾客们陆续上门,
见到刘明都热情打招呼:“明明当大厨回来了!给我们露两手!
然而当刘明端出他改良的“高级版清心面”——加入虾仁和特制酱料——老顾客们面面相觑。
“这...不是原来的味道啊。”张伯委婉地说。刘明有些不悦:“这是升级版,
用料更讲究。”那天晚上,面馆的营业额只有平时的一半。刘明看着冷清的店面,
第一次感到挫败。4 面如人心刘守诚住院一周后回家休养。刘明不得不继续经营面馆,
同时照顾父亲。酒店那边催他回去的电话一个接一个,米其林评审在即,他心急如焚。
“明明,和面要用心感受面的呼吸。”一天清晨,刘守诚慢慢走到厨房门口指导。
刘明正为面团问题烦恼,语气不由得冲了些:“爸,你那套老方法过时了。
现在有厨师机有温度控制器,何必全靠手感?”刘守诚沉默片刻,
缓缓道:“机器能控制温度,控制不了心。你心不静,面就不劲。
”这话触动了刘明的某根神经。他最近确实心浮气躁:担心酒店地位不保,焦虑婚礼开销,
现在又困在这小面馆里。他深吸一口气,重新揉面,尝试感受父亲所说的“面的呼吸”。
奇迹般地,这次的面团光滑均匀,醒发后柔软而有弹性。“为什么?”刘明不解。
刘守诚笑了:“面如人心,你静它就静,你慌它就慌。”那天营业,刘明按照老配方做面,
老顾客们终于点头:“今天对味了!”但刘明内心并不服气。他仍是五星酒店的主厨,
怎能满足于只做一碗普通的面条?傍晚打烊后,
他开始研究如何将高级料理元素融入家中面食。他熬制了极为复杂的汤底,
加入多种菌类和海鲜,还用分子料理技术制作了“蛋黄珠”。新菜单试验品请老顾客品尝,
反响却一般。“好吃是好吃,但不像清心面了。”张伯直言不讳,“你爸的面简单,
但吃下去胃暖心舒,你这面复杂,吃完却感觉少了什么。”刘明感到前所未有的挫败。